[發明專利]耐腐蝕泵殼用鑄造鋁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6201.6 | 申請日: | 2013-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67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成華;周峰;王成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天馬泵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21/02 | 分類號: | C22C21/02;C22C1/02;C22C1/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腐蝕 泵殼用 鑄造 鋁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鋁合金制造技術,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鑄造鋁合金技術。
背景技術
各種泵的殼體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特別是需要承受較大的瞬時壓力,鑄造鋁合金由于基質輕,受到很多泵廠家的歡迎,但由于鑄造鋁合金的綜合機械性能并不理想,抗拉強度、延伸率偏低,鑄造性能差,不能滿足廠家生產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耐腐蝕泵殼用鑄造鋁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耐腐蝕泵殼用鑄造鋁合金,其特征其組成按質量百分比的構成為:硅8.5-9.5、鎂2.40-2.60、鈦0.15-0.20、鍶0.?1-0.15、鐵1.2-1.5、鋅0.6-0.8、Be0.2-0.25、Pb0.1-0.2、La0.1-0.15、Ni0.4-0.6、Sc0.06-0.09、余量為鋁。
所述的耐腐蝕泵殼用鑄造鋁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中頻爐加入電解鋁,加熱至710-735℃,待鋁料熔化后加入其它合金成分,升溫至740-780℃,攪拌10-15分鐘,扒渣,檢測合金成分并調整;然后,加入精煉劑,攪拌20-30分鐘,然后撈渣;降溫至670-730℃,進行澆鑄;澆鑄后以90-110℃/小時速率降溫至90-150℃,保溫10-12小時;然后,再以80-90℃/小時速率升溫至500-550℃,保溫4-5小時;再以110-130℃/小時速率降溫至380-410℃,保溫2-3小時;再以40-60℃/小時速率降溫至180-210℃,保溫2-3小時;再放入液氮中處理2-3小時,取出。
本發明克服了鋁硅系合金強度偏低,延伸率偏低,鋁銅系和鋁鋅系合金鑄造性能和耐腐蝕性能較差的不足,提高了鋁合金的抗拉強度、韌性及鑄造性能,成本低,耐腐蝕性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耐腐蝕泵殼用鑄造鋁合金,組成按質量百分比的構成為:硅8.5-9.5、鎂2.40-2.60、鈦0.15-0.20、鍶0.?1-0.15、鐵1.2-1.5、鋅0.6-0.8、Be0.2-0.25、Pb0.1-0.2、La0.1-0.15、Ni0.4-0.6、Sc0.06-0.09、余量為鋁。
耐腐蝕泵殼用鑄造鋁合金的制造方法:在中頻爐加入電解鋁,加熱至710-735℃,待鋁料熔化后加入其它合金成分,升溫至740-780℃,攪拌10-15分鐘,扒渣,檢測合金成分并調整;然后,加入精煉劑,攪拌20-30分鐘,然后撈渣;降溫至670-730℃,進行澆鑄;澆鑄后以90-110℃/小時速率降溫至90-150℃,保溫10-12小時;然后,再以80-90℃/小時速率升溫至500-550℃,保溫4-5小時;再以110-130℃/小時速率降溫至380-410℃,保溫2-3小時;再以40-60℃/小時速率降溫至180-210℃,保溫2-3小時;再放入液氮中處理2-3小時,取出。
所述的精煉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分混合壓塊而成:海泡石粉6-7、氟化鋁鈉1.3-1.5、SnO21.1-1.3、氟硼酸鉀3.2-3.4、竹炭粉2.0-2.3、氮化鋁1.2-1.4、Bi2O32.1-2.3、二硼化釩1.2-1.4、碳化硅2.0-2.2。精煉劑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組分混合壓塊而成:海泡石粉6、氟化鋁鈉1.3、SnO21.1、氟硼酸鉀3.4、竹炭粉2.3、氮化鋁1.2、Bi2O32.1、二硼化釩1.2、碳化硅2.2。
本發明鋁合金強度達到300Mpa-340MPa,硬度可達到110HB~125HB,延伸率4-8%,導熱系數很高>?220?W/m·K。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天馬泵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天馬泵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62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矯形壓力裝置
- 下一篇: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