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固定閥門泥芯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4840.9 | 申請日: | 2013-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64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邱紹均;彭齊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宏亞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21/14 | 分類號: | B22C21/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208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固定 閥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閥門泥芯的固定裝置,特別是一種新型固定閥門泥芯裝置。
背景技術
大型的閥體坯件一般采用鑄造成型,在閥體坯件鑄造過程中,根據鋼水在澆注過程中所產生的浮力使得泥芯在砂箱圓弧形卡制下并不牢固,泥芯在鋼水7.4T/m3的浮力作用下很容易松動,而芯頭動1mm~2mm,泥芯的頭部就可能上浮10mm,這樣的產品就只能報廢。因此,泥芯上浮或下沉是每一個生產廠家都要解決的課題,傳統的解決方法是在泥芯頭部安放芯撐,芯撐的高度與閥體壁厚相等,將芯撐安放在閥體的頭部泥芯的上下方,固定住泥芯,這樣雖解決了泥芯上浮或下沉的問題,但芯撐對閥體而言是異物,必須清除掉,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鑄造成型后的閥體上開一個孔,將芯撐挖掉,然后將孔采用焊接的方法補上,焊接后需經X射線探傷,驗證合格后方可出廠。這樣就存在許多問題,一個是大幅度增加了工藝難度,另一個是因補焊效果不佳而引起廢品率升高。
中國專利201110238987.7,公開了一種大型發動機缸體用砂箱專用芯撐,解決了現有大型砂箱中的芯撐結構不合理,對防砂芯變形效果不佳,鑄件廢品高的問題。技術方案包括馬鞍形底板,所述底板的兩側板上對應設有啞鈴形支柱。本發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融合性好、能有效防止砂芯在鐵水澆注后的變形,但是芯撐結構對于發動機缸體為異物,需要取出,對于一般的開放式鑄件倒是可以直接取出,但是如果在閥門制造過程中,若采用這種結構的芯撐固定泥芯,在取出芯撐時便會遇到很大問題,必須在閥體上開孔,取出芯撐后,再補焊,這樣容易出現廢品,而且工藝更加復雜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所生產的鑄鋼閥體坯件廢品率低和降低工藝難度的新型固定閥門泥芯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固定閥門泥芯裝置,它包括上模、下模、泥芯和型腔,上模和下模內部分別設置有型腔,上模與下模配合,型腔內部配合安裝有泥芯,泥芯與型腔形成的空間內澆鑄有鑄件,它還包括芯骨和固定塊,所述的泥芯為“十”字形結構,泥芯的端部分別為泥芯頭部、芯頭A、芯頭B和芯頭C,芯骨為“十”字形結構,泥芯的內部設置有至少兩根芯骨,芯骨的一端包覆于泥芯頭部的內部,芯骨的另三端分別延伸至芯頭A、芯頭B和芯頭C的外部,設置于泥芯內部的芯骨通過固定塊焊接成一體。
所述的芯骨為兩根高強度的方鋼焊接而成。
所述的芯頭A、芯頭B和芯頭C分別固定于型腔內部。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芯骨為“十”字形結構,采用高強度的方鋼焊接而成,結構簡單。
2、將芯骨固定在泥芯內部,芯骨的端部延伸至泥芯外,并將芯骨固定在砂箱上,實現泥芯固定,所生產的鑄鋼閥體坯件廢品率大幅度降低。
3、鑄件成型冷卻后,打開上模,采用氣割或切割機直接將芯骨割掉,取出芯骨,不必再在閥體上開孔取出芯撐后補焊閥體,降低了工藝難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泥芯和芯骨配合的剖視圖;
圖4?為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芯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模,2-下模,3-泥芯,4-型腔,5-鑄件,6-芯骨,7-固定塊,8-泥芯頭部,9-芯頭A,10-芯頭B,11-芯頭C。?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固定閥門泥芯裝置,它包括上模1、下模2、泥芯3和型腔4,上模1和下模2內部分別設置有型腔4,上模1與下模2配合,型腔4內部配合安裝有泥芯3,泥芯3與型腔4形成的空間內澆鑄有鑄件5,它還包括芯骨6和固定塊7,所述的泥芯3為“十”字形結構,芯骨6為兩根高強度的方鋼焊接而成,泥芯3的端部分別為泥芯頭部8、芯頭A9、芯頭B10和芯頭C11,芯骨6為“十”字形結構,泥芯3的內部設置有至少兩根芯骨6,芯骨6的一端包覆于泥芯頭部8的內部,芯骨6的另三端分別延伸至芯頭A9、芯頭B10和芯頭C11的外部,設置于泥芯3內部的芯骨6通過固定塊7焊接成一體。
芯頭A9、芯頭B10和芯頭C11分別固定于型腔4內部。
在一件口徑為300mm、承壓100kg的閥體上做實驗,采用強度較高的方鋼作芯骨的材料,經過焊接成型,得到“十”字形結構的芯骨6,將芯骨6安放在泥芯內部,并將芯骨6的三個端部分別延伸出芯頭A9、芯頭B10和芯頭C11,合完箱后將芯骨6露在外面的部分通過固定塊7焊接在上模1和下模2上。實驗結果檢測到閥體的上下壁厚基本一致,符合鑄件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宏亞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宏亞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484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