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干擾信號處理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4307.2 | 申請日: | 2013-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23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劍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權鮮枝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區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干擾 信號 處理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干擾信號處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業務的高速增長,無線網絡負荷日益增加,GSM900、DCS1800、EGSM頻段相繼大規模投入應用。在蜂窩無線網絡基站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的同時高載波配置站點數量也快速增加,頻率的復用密度不斷加大。目前中國移動集團的GSM無線網絡普遍存在重疊覆蓋過度、越區覆蓋嚴重、同鄰頻干擾概率急劇增加,無線網絡系統底噪明顯抬升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無線信號質量惡化,5~7級干擾嚴重,用戶感知下降明顯。
傳統正六邊形小區簇對干擾和覆蓋的分析方法中,由于無法精確的計算載干比C/I,僅僅是粗略估算,導致在對信號進行優化調整的過程中,存在較大誤差,有時甚至造成調整錯誤,使得現有信號優化調整的范圍及程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現有信號檢測方案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無線網絡分析要求,并且基于現有信號檢測技術的常規路測和掃頻測試手段也無法準確計算信號的載干比(載波功率與干擾信號的比值)即載干比C/I,這已經成為當前無線網絡進一步精細優化的一個關鍵技術瓶頸。必須探索新的載干比計算技術及分析方法,對無線網絡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科學定性及精確定量分析,進而得到更精準的優化解決方案,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蜂窩無線網絡的整體性能。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干擾信號處理方法及系統,提出了一種新的信號優化技術,通過精確計算得到各頻點中的全部業務空閑時隙,并針對各頻點全部業務空閑時隙計算其平均底噪,能夠精準反映各頻點的頻率復用狀況,從而能夠精準的對頻率復用密度高的部分進行合理調整,實現網絡優化,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蜂窩無線網絡的整體性能。
本發明實施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干擾信號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確定各幀周期內各時隙的邊界及中心點;
針對一個頻點,根據得到的時隙的邊界及中心點,計算該頻點中業務空閑時隙;
計算該頻點中全部業務空閑時隙的平均底噪;
根據所述平均底噪判斷是否存在底噪干擾信號,是則對頻率進行調整,以減少底噪干擾。
所述根據所述平均底噪判斷是否存在底噪干擾信號包括:
判斷所述平均底噪是否超過預置值,是則確認存在底噪干擾信號;
則所述對頻率進行調整包括:
針對所述頻點,減少頻率復用密度。
所述方法還包括:
對所述頻點的多個幀周期進行掃頻操作,并獲取該頻點各幀周期的平均底噪;
計算該頻點各幀周期的平均底噪的平均值;
所述根據所述平均底噪判斷是否存在底噪干擾信號具體為:
根據所述各幀周期的平均底噪的平均值判斷是否存在底噪干擾信號。
所述針對一個頻點,根據得到的時隙的邊界及中心點,計算該頻點中業務空閑時隙包括:
針對一個頻點,根據得到的時隙的邊界及中心點,計算該頻點中各時隙的平均接收功率和最大接收功率;
根據平均接收功率和最大接收功率計算該頻點中各時隙的載干比;
確定載干比小于零的時隙為業務空閑時隙。
所述接收功率具體為訓練序列碼TSC功率;
所述根據得到的時隙的邊界及中心點,計算該頻點中各時隙的平均接收功率和最大接收功率包括:
根據得到的時隙的邊界及中心點,獲取各時隙SLOTv接收采樣信號的正弦基帶信號I和余弦基帶信號Q兩路信號的功率序列;
根據正弦基帶信號I和余弦基帶信號Q的功率序列計算時隙SLOTv的平均接收功率;以及,在各時隙功率峰值處利用延時器組計算最大TSC功率;
所述在各時隙功率峰值處利用延時器組計算最大TSC功率包括:
以各時隙功率峰值的當前時間值為中心點,設置延時器組對該中心點前后預設時間內信號功率進行監測;
逐個記錄該延時器組中各延時器超時當前信號對應的各TSC功率值,并計算各延時器超時時當前信號對應的最大TSC功率值;
所述根據平均接收功率和最大接收功率計算各時隙的載干比具體為:
計算最大接收功率與平均接收功率的差值;
利用最大接收功率除以所述差值,得到載干比;
所述計算該頻點中全部業務空閑時隙的平均底噪包括:
針對該頻點中的全部業務空閑時隙,計算全部業務空閑時隙平均接收功率的總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43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