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腸皮與肝素聯產的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94045.X | 申請日: | 2013-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150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郵市秦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2C17/14 | 分類號: | A22C17/14 |
| 代理公司: | 揚州市錦江專利事務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 地址: | 225605 江蘇省揚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肝素 聯產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與生物制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腸衣生產和出口大國,全世界60%以上的腸衣需要在我國加工和出口。而腸衣生產中產生的腸皮,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可以加工成鹵菜;同時,因腸皮含有抗凝血藥物肝素鈉的活性成分,故腸皮通過粉碎加酶水解、樹脂吸附等一系列操作后,可得粗品肝素。
現行的腸皮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1、將新鮮的豬小腸刮去粘膜后,取得腸皮;
2、清洗腸皮;
3、將清洗干凈的腸皮用開水煮沸后撈出,冷卻后繞成把;
4、真空包裝。
現行的將腸皮生產肝素鈉的工藝流程如下:
1、將新鮮的豬小腸刮去粘膜后,分別取得粘膜和腸皮;
2、將腸皮粉碎;
3、將絞碎的腸皮與腸粘膜合并在一齊,按常規方法生產肝素鈉。
以上生產方法不能充分利用腸皮的價值,在肝素和食用腸皮之間,或將腸皮清洗后煮熟做成食品,或將腸皮粉碎加工生產肝素,兩者不可兼得,這樣就造成了要生產熟食腸皮就會丟棄肝素,生產肝素就放棄了腸皮做食品用途的狀況。
發明內容
針對腸皮只能生產一個產品的現狀,本發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既取得肝素,又取得食用腸皮的聯產工藝。
本發明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鮮的豬小腸刮去粘膜,分別取得腸粘膜和腸皮;
2、將腸皮清洗干凈;
3、將清洗干凈的腸皮放入鹽水中常壓下煮沸,再保溫10~15min,然后撈出腸皮,冷卻、繞把、真空包裝成食品用腸皮;
4、將腸皮煮過的鹽水與腸粘膜合并生產肝素鈉。
本發明采用以上工藝,既可以得到肝素,又可以取得食用的腸皮,充分利用了資源——腸皮,降低腸皮和肝素鈉的生產成本。
原來每根小腸的腸皮只能得到30克的食用腸皮,或0.03至0.05克粗品肝素鈉,兩者只能得其一。采用改進后的工藝,使腸皮與肝素均可得到,在加入了煮過腸皮鹽水的情況下,每根小腸提取的肝素,比不加腸皮鹽水可多得0.03克至0.05克,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浪費。腸皮目前市場價為20元1公斤,肝素為2萬元一公斤,如此計算每根小腸可以多得收益0.60元。
為了進上步提高肝素鈉的收率,用于煮制腸皮的所述鹽水的質量百分比為7%。
具體實施方式
生產工藝如下:
1、豬小腸驗收:確保豬小腸原材料的質量,主要為新鮮度。
2、刮制小腸:小腸刮去粘膜后,分別取得腸粘膜和腸皮。
3、收集清洗腸皮:將腸皮收集后以洗水清洗干凈。
4、配制質量百分比為7%的鹽水,并在常溫下煮沸。
5、制作食品用腸皮:將清洗干凈的腸皮放入沸鹽水中煮沸十至十五分鐘,撈出后冷卻,再繞把,最后真空包裝做成食品用腸皮。
6、制作肝素鈉:將煮過腸皮的鹽水收集于反應罐內,并投入腸粘膜,生產肝素鈉。
具體的肝素鈉生產工藝:在腸粘膜中加入4倍量質量百分比為3%~4%的鹽水,(此時可加入煮過腸皮的鹽水)用氫氧化鈉溶液調PH7.5~8.5,按每根小腸加3g酶的比例加酶,并升溫至55℃~58℃,保溫酶解2小時后,將酶解粘膜的溫度升至80~85℃,再保溫20分鐘后濾過、濾液冷卻至55℃,按每根小腸15~20g樹脂的比例將樹脂加入酶解液中吸附肝素鈉,吸附8小時。過濾,濾液排放.收集樹脂,樹脂用用含鹽度為波美度5°的鹽水中漂洗20-30分鐘棄液相,再按樹脂重量的1比1.2用20波美度鹽水洗脫三次。收集合并三次洗脫液加入二倍量80%以上酒精沉淀、濾過,90%以上酒精脫水,55~60℃烘干即得肝素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郵市秦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高郵市秦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404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