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提高放流幼魚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訓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2489.X | 申請日: | 2013-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298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杜浩;危起偉;甘芳;劉志剛;喬新美;李羅新;王成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荊州市技經專利事務所 42219 | 代理人: | 韓志剛 |
| 地址: | 434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幼魚 捕食 能力 訓練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漁業資源養護技術研究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提高放流幼魚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訓練方法。
背景技術
開展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是漁業資源養護和珍稀魚類保護的重要途徑。全世界范圍內,實施魚類人工增殖放流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我國目前實施人工增殖放流規模和強度也逐年加大,但增殖放流效果卻并不理想。現有的研究表明,人工增殖放流魚類在野外生存適應能力較差是導致放流后的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成為影響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限制因素。反捕食能力是影響放流魚類野外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常規養殖方式很少將敵害魚類同養殖魚類放在一起養殖,因此養殖魚類會很少能夠接觸到來自捕食者的壓力。這樣的魚類放歸到自然環境中后,往往不分敵我,未能識別自然河流中的兇猛性捕食者,導致死亡率明顯增加。從而導致野外生存能力的不足。目前圍繞提高增殖放流魚類野外生存能力的野化訓練技術正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尚未有成型的技術標準。野化訓練的重要一個方面就是提高放流魚類野外反捕食能力。我國每年在長江中實施增殖放流的中華鱘、達氏鱘、四大家魚等達幾百萬尾,若能夠有效提高放流的反捕食能力,進而提高放流成活率,對于長江漁業資源恢復將有重要意義。現階段國內尚未有任何有關放流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訓練技術實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放流幼魚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訓練方法,使放流幼魚在野外能逃避潛在的兇猛性捕食魚,從而提高放流幼魚的野外生存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提高放流幼魚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訓練方法,所述方法為捕食魚實物追趕法,其訓練步驟如下:
1、訓練前的準備工作:捕食魚采用體長大于30cm的南方大口鯰和體長大于15cm的鱖魚,用釣魚線或釣鉤從捕食魚的鰓蓋處將捕食魚系在一手柄桿上,然后將南方大口鯰和鱖魚先后放入幼魚養殖池中,通過牽引釣魚線使捕食魚游動;
2、反捕食能力訓練:訓練時牽動釣魚線使捕食魚開始追趕養殖池中的幼魚,追趕速度以南方大口鯰和鱖魚的自由活動為主,當南方大口鯰和鱖魚不游動時,拉動釣魚線形成刺激使其游動,當南方大口鯰或鱖魚接近幼魚時,用釣鉤針刺幼魚,使幼魚急速逃竄,每天進行追趕訓練1次,每次訓練時間為20分鐘,累計進行追趕訓練15-20天后,便可放流幼魚。
一種提高放流幼魚反捕食能力的野化訓練方法,所述方法為模型觸發式驚嚇法,其訓練步驟為:在幼魚養殖池的一側安裝電動機械臂,電動機械臂一端安裝有體長為30cm的大口鯰或體長為20cm的鱖魚塑料模型,電動機械臂與視頻監控系統相連接,接受視頻監控系統信號反饋,視頻監控系統每發出一個視頻觸發信號,機械臂即伸縮一次,視頻監控系統形成長1米寬1米的監控范圍,視頻監控系統對幼魚進行監控,當幼魚進入監控范圍內,視頻監控器發出一個觸發信號,電動機械臂接受到觸發信號后突然伸出來,電動機械臂一端的塑料模型露出,使接近的幼魚受到驚嚇并迅速逃離,訓練時間為4-6天,訓練結束后即可實施放流。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為:
1、?????本發明首次提出了針對放流幼魚反捕食能力進行野化訓練的方法;
2、?????采用本發明的訓練方法,在追趕訓練15-20天后,訓練魚逃避大口鯰或鱖魚的行為顯著增加。驚嚇訓練后,訓練魚很少再接近電動機械臂。放流魚的反捕食能力明顯改善,有利于野外生存能力的提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以達氏鱘幼魚為例,采用捕食魚實物追趕法。
1、訓練前的準備工作:訓練前從長江或養殖場購買體長為35cm的南方大口鯰和體長為20cm的鱖魚活體為捕食魚,用釣魚線和釣鉤從捕食魚鰓蓋處將捕食魚系在一手柄桿上,將捕食魚先后放入達氏鱘幼魚養殖池中,通過牽引釣魚線使捕食魚游動;
2、反捕食能力訓練:牽動釣魚線使捕食魚開始追趕養殖池中的達氏鱘幼魚,追趕速度以南方大口鯰和鱖魚的自由游動為主,當南方大口鯰和鱖魚不游動時,拉動釣魚線形成刺激使其游動,當捕食魚接近達氏鱘幼魚時,用釣鉤針刺幼魚,使達氏鱘幼魚急速逃竄,每天進行實物追趕訓練1次,每次訓練時間為20分鐘,累計進行追趕訓練15-20天后,即可實施放流達氏鱘幼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248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雷電保護器
- 下一篇:具有靜電和浪涌防護的MP3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