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緊耦合催化器的排氣歧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87463.6 | 申請日: | 2013-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790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夏徐;李剛;王俊杰;趙治國;劉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天納克排氣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3/10 | 分類號: | F01N13/10;F01N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軍鋒 |
| 地址: | 201814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耦合 催化 排氣 歧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排氣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緊耦合催化器的排氣歧管。
背景技術
緊耦合式排氣歧管將催化器直接耦合到排氣歧管內,尾氣在進入催化器之前熱量散失較少,大大提高了汽車啟停工況下尾氣溫度較低時尾氣的凈化效率。但是由于該類歧管的催化器過于提前,再加上發動機附配件越來越復雜,因此留給排氣歧管本身特別是排氣歧管上各支管的布置空間被嚴重壓縮。
傳統的彎管式排氣歧管工藝簡單,但存在以下缺點:
1、需要保證一定的彎管半徑,對空間的需求較大,因此傳統的彎管式結構無法布置開來:
2、四根彎管直接插入端錐,離氧傳感器較遠的兩支管尾氣很難充分沖擊到氧傳感器,造成氧傳感器無法有效采集數據。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采用兩半殼式結構,如公開號為CN201635812U所呈現的排氣歧管。但是該種類型的排氣歧管又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氣體混合后沿流道方向的運動路徑極短,基本沒有引導、混合和梳理,導致氣流在進入催化器前均勻性差,催化器無法充分利用,催化效率差;
2、該種類型的排氣歧管為了盡可能控制流道和為氧傳感器座留位置,并避讓安裝工具,需要在本來有限的殼體面積上沖壓出十分復雜的形狀和很深的溝槽,而排氣歧管長期受到強烈熱沖擊,因此在這些部位熱應力很大,需要使用很好的材料才能保證耐久性。因此該種排氣歧管的工藝成本、材料成本和故障成本都較難保證。
另外對于不銹鋼排氣歧管,由于制造精度和焊接變形的存在,固定支架安裝困難和裝配后存在較大的裝配應力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種能在邊界控制十分嚴格的狹長型空間內使用彎管式工藝的緊耦合催化器的排氣歧管,確保該歧管能獲得較高的催化效率和較好的氧傳感器信號,同時容易安裝。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緊耦合催化器的排氣歧管,用于與四缸內燃機相連;其包括:
支管部,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四支管和進氣法蘭,四根支管的進氣口分別與進氣法蘭相連并通過進氣法蘭與四缸內燃機的四缸氣道相連;
五通組件,包括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第三進氣口、第四進氣口、出氣口和氧傳感器座連接口,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第三進氣口和第四進氣口對應連接支管部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
氧傳感器座,安裝在五通組件的氧傳感器座連接口上;
緊耦合催化器,與五通組件的出氣口相連;
可調支架總成,安裝在緊耦合催化器上。
所述五通組件由五通上殼體和五通下殼體焊接而成,其前部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前端形成第一進氣口,第二流道的前端形成第二進氣口,兩個流道在后部匯合成總流道,總流道后端形成出氣口,第一流道的中部一側設有第四進氣口,第二流道的中部一側設有第三進氣口,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匯合處的一側設有氧傳感器座連接口,上述第三進氣口、第四進氣口和氧傳感器座連接口位于同一側。
所述可調支架總成包括固定支架和可調支架,固定支架安裝在緊耦合催化器上,可調支架與固定支架通過螺栓連接。
所述四根支管沿軸向方向的伸展長度小于四根支管向四周伸展的總寬度。
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在平面與第三進氣口、第四進氣口的軸向所在平面基本垂直。
所述可調支架包括用于與固定支架相連的一個連接面和用于與四缸內燃機相連的兩個連接面,各連接面上設有至少一個腰形連接孔,可調支架通過上述腰形連接孔分別與固定支架、四缸內燃機實現可調節連接。
本發明通過加入一段五通組件,可實現在狹長空間內應用工藝簡單的彎管式結構以節省成本,同時保證氧傳感器數據采集能力優良,緊耦合催化器效率最大化??烧{支架總成使本發明易于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緊耦合催化器的排氣歧管的整體結構立體圖;
圖2是支管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五通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可調支架總成的裝配圖;
圖5是可調支架總成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緊耦合催化器的排氣歧管用于一四缸內燃機。該內燃機有第一至第四排氣口,這些排氣口分別與內燃機的第一至第四氣缸連通。內燃機各氣缸的點火順序為第一氣缸、第三氣缸、第四氣缸、第二氣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天納克排氣系統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天納克排氣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74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