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多屏互動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86787.8 | 申請日: | 2013-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8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達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達航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張煥亮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過 社交 網絡 進行 互動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屏互動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多屏互動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多屏互動業務方興未艾,擁有廣闊的空間。多屏互動業務目前主要是用戶在手持設備上主動發現內容,然后通過多屏互動操作投射到電視上觀看。但是用戶被動收看電視的習慣根深蒂固,如何能盡量不改變用戶的習慣,而又讓用戶享受多屏互動的好處,這是一個大課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戶接近被動收視,但又自主選擇內容的方法,即通過社交網絡使用多屏互動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多屏互動的方法,包括:
A、通過社交網絡發布多屏互動多媒體內容消息,發布的消息中包含有指向一服務器的URL,供用戶在移動終端登錄社交網絡接收到上述消息訪問使用;
B、所述服務器存儲有此URL對應的多媒體內容URL,儲存有需要進行播放多屏互動多媒體內容的與用戶社交網絡賬號相關聯的播放終端的IP地址;
當用戶在移動終端訪問此URL時,觸發所述播放終端播放與上述URL相對應的多媒體內容URL下的多媒體內容。
可選地,步驟B中所述用戶社交網絡賬號與播放終端之間的關聯具體為:
通過使用所述用戶社交網絡賬號登錄社交網絡向所述服務器對應的特定社交網絡賬號發送包含有指定播放終端的IP地址的消息;
所述服務器在獲取該消息后,將發送該消息的所述用戶社交網絡賬號與上述播放終端的IP地址綁定在一起。
可選地,步驟B中所述用戶社交網絡賬號與所述播放終端之間的關聯具體為:
所述播放終端連接網絡時向所述服務器發送登錄信息,進而所述服務器獲知播放終端的外網IP地址及內網IP地址;
所述移動終端訪問URL指向的所述服務器,使所述服務器獲知該用戶社交網絡賬號使用的所述移動終端所在外網的IP地址;
所述服務器通過外網IP地址匹配將該用戶社交網絡賬號和所述播放終端關聯在一起。
可選地,所述步驟B包括以下子步驟:
B1、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所述社交網絡訪問指向所述服務器的URL時,所述服務器將此URL對應的多媒體內容URL以及所述播放終端的IP地址置于網頁中返回;
B2、所述移動終端根據接收到的網頁內容,向所述IP地址下的所述播放終端發送多媒體內容URL,使所述播放終端據此播放該多媒體內容URL下的多媒體內容。
可選地,所述步驟B包括以下子步驟:
B1’: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社交網絡訪問指向所述服務器的URL時,所述服務器直接與所述用戶社交網絡賬號關聯的播放終端通訊,將此URL對應的多媒體內容URL發送給所述播放終端;
B2’:所述播放終端播放該多媒體內容URL下的多媒體內容。
可選地,所述社交網絡為微信、微博、Twitter或Facebook。
由上可以看出,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關注相應的社交網絡賬號,獲取相應的內容。社交網絡賬號依據本發明提供的方法發布包含多屏互動內容的消息,讓用戶在社交網絡中接收到消息后,點擊屏幕即可立即實行多屏互動,讓電視機/機頂盒等播放終端播放相應的內容。本發明方法不需要用戶在手機/Pad等上額外安裝其他客戶端,直接就通過登錄社交網絡使用,十分方便。
本發明方法目前在全球是首次提出,意義重大。
附圖說明
圖1為使用場景網絡圖;
圖2微信實施例流程圖;
圖3為服務器URL地址對應多媒體內容URL地址的示意圖;
圖4為社交網絡客戶端通知播放終端的代碼示意圖;
圖5為微信另一實施例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提供的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多屏互動的方法。
通過社交網絡發布包含多屏互動內容的消息,發布的消息中包含有指向特定服務器的URL,供用戶通過社交網絡客戶端或直接打開瀏覽器登錄社交網絡接收到消息時使用。下面以用戶通過社交網絡客戶端進行多屏互動為例,詳細介紹本發明方法。
如圖1所示的使用場景網絡圖,播放終端與社交網絡客戶端連接在同一無線路由器上,外網地址相同,都為外網地址a。播放終端連接網絡時向服務器發送登錄信息,進而服務器獲知播放終端的外網IP地址a及內網IP地址1,并存儲在服務器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達航,未經李達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678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