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產后惡露不盡的藥物組合物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86380.5 | 申請日: | 2013-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97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傳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傳芬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5/00;A61P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0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產后 惡露 不盡 藥物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藥物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治療產后惡露不盡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產后惡露不盡也叫惡露不絕,惡露是指產婦分娩后,子宮內遺留的余血和濁液,是由氣血運行失常,血瘀氣滯引起。正如《胎產心法》云云,“產后惡露不止,非如崩證暴下之多也。由于產后傷其經血,虛損不足,不能收攝,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惡露不絕為婦產科臨床常見病之一。以我國人口出生率計算,每年約有四千萬婦女經歷分娩過程,加之人工流產、引產等中止妊娠等情況,患者群還會大大增加。
中醫(yī)認為,本病病理主要是氣血運行失常,血瘀氣滯。臨癥中認為本病實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即為脾腎虛,標實即為血瘀。婦人妊養(yǎng)胞胎,需消耗陰血;分娩時用力、出汗、產傷失血及產后哺乳又加重氣血之損耗;氣血虧虛,沖任不固,此既為婦人產后的特殊生理狀態(tài),也是產后病多虛之病因,故世人皆日“產后百節(jié)空虛”。若產婦腎氣足則精可化氣生血,脾健運則氣血生化不竭,氣血漸旺,血海漸充,任脈通盛而胞宮自榮,縮宮攝血而惡露可絕。若婦人平素脾胃虛弱或元氣素虛,復傷于妊娠、分娩,氣損血耗則脾腎之虛更甚。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匱乏,統(tǒng)攝無權;腎虛則精虧血少無以化生氣血濡養(yǎng)沖任,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胞宮;產婦耗傷之氣血不能得到及時補養(yǎng),沖任不固而致惡露不止。本病病位雖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但本在于脾腎虧虛,標實即為血瘀。西醫(yī)認為,其病因主要是子宮復原不全,當部分胎盤、胎膜殘留或感染而影響子宮收縮和復原;或產婦如患有慢性疾病、失血過多、過度疲倦、體質未能恢復,或子宮過度膨脹、子宮肌瘤等局部因素,均可影響子宮復原不全。其次,剖宮產術后,子宮壁切口裂開、手術時止血不徹底或因術后感染,影響子宮復原而導致流血不止。
目前對婦女產后子宮出血、惡露不絕主要用中藥和西藥兩種方法進行治療。西醫(yī)一般采用加速宮縮以止血,及補血,繼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等,經過治療雖能緩解癥狀,但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在治療該病時雖然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西藥治療婦女產后子宮出血、惡露不絕病癥時毒副作用比較大,容易反復發(fā)作,而且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治愈該病。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利用中藥治療婦女產后子宮出血、惡露不絕病具有悠久的歷史,中藥不但能達到迅速止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還能對人體進行雙向調理,從而達到陰陽平衡,使氣血正常運行,達到止血的目的。
現(xiàn)有技術中藥處方缺乏辯證,治療周期長,對癥性不強,療效不明顯,甚至還會給患者帶來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安全方便、價格低廉的純中藥復方藥物。
祖國醫(yī)學認為,惡露不盡病理主要是氣血運行失常,血瘀氣滯。臨癥中認為本病實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即為脾腎虛,標實即為血瘀,本申請發(fā)明人結合前人秘方根據(jù)多年的醫(yī)行實踐,通過對傳統(tǒng)中藥的研究,并結合辯證論證,多方收集眾家之長,尋求最佳治療方案,從祖國醫(yī)學寶庫中,篩選出益氣養(yǎng)血,活血行淤的天然中藥,按中醫(yī)理論組方,提取精華,結合傳統(tǒng)中醫(yī)技術精心配制成本發(fā)明的用于產后惡露不盡的中藥組合物,通過益氣養(yǎng)血,相對于西藥,本發(fā)明的中藥起效快、作用強、療程短、安全性高、無明顯毒副作用、用藥簡單,可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有助于子宮內膜的更新與炎癥的消退,還可使宮內殘留的胎盤、胎膜自動排出,清除宮腔瘀積。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產后惡露不盡的藥物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而得:
益母草25份、合歡皮25份、龍眼肉20份、桑椹20份、紅花20份、
敗醬草19份、山藥18份、木香18份、茯苓16份、炮姜16份
蒲黃15份、香附15份、天花粉15份、黃柏13份、枸杞子13份、
路路通10份、陳皮10份、川芎10份、山楂8份、莪術8份、
桂枝7份、木耳5份、麥芽4份、王不留行3份、甘草1份。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其制備及服用方法為:取上述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配比單位:克)混合均勻,水煎服后濃縮制備膠囊,具體操作為:
1)稱取各原料藥,備用;
2)將步驟1)中的原料藥用水浸泡(水漫過藥面2~3cm為宜)15~30分鐘后,武火煮沸,文火煎20~30分鐘,冷卻、過濾后得到濾液和藥渣;
3)將步驟2)中所得到的藥渣加水煎煮,加水量以沒過藥渣面1~2cm,武火煮沸,文火煎15~20分鐘,冷卻、過濾后得到濾液和濾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傳芬,未經黃傳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63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