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吸收二氧化硫的復合有機酸鹽溶液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84610.4 | 申請日: | 2013-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28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陸建剛;陸春婷;陳悅;陳雪;張慧;許正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50;B01D53/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lián)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張慧清 |
| 地址: | 21004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吸收 二氧化硫 復合 有機酸 鹽溶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液氣分離領域,特別是涉及煙氣的脫硫領域,更為具體的說是涉及用于吸收二氧化硫的復合有機酸鹽溶液。
?
背景技術
燃煤電廠、冶金行業(yè)等煙氣中的SO2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是酸雨的形成源。隨著環(huán)境保護對大氣污染物排放要求的日益提高,在煙氣脫硫凈化中,如何合理選用脫硫工藝,以較低投資和運行費用達到煙氣脫硫后SO2排放量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規(guī)定,是燃煤電廠、冶金行業(yè)等煙氣脫硫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因此,各種高性能SO2吸收劑的開發(fā)是此領域研究的主題之一,近幾年來,復合吸收劑由于其獨特的性能已成為酸性氣體吸收劑研究與開發(fā)的熱門課題。
煙氣脫硫(Flue?gas?desulfurization,簡稱FGD)技術中,按脫硫劑的種類常見的方法有:以CaCO3(石灰石)為基礎的鈣法,以MgO為基礎的鎂法,以Na2SO3為基礎的鈉法,以NH3為基礎的氨法,以有機堿為基礎的有機堿法。世界上90%以上的商業(yè)化煙氣脫硫采用鈣法脫硫技術,鈣法分為濕法、干法和半干(半濕)法。濕法技術是采用含有吸收劑的溶液或漿液處理含硫煙氣,該法具有脫硫反應速度快、設備簡單、脫硫效率高等優(yōu)點,但普遍存在腐蝕嚴重、運行維護費用高及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干法技術是吸收過程和產物的處理均在無水狀態(tài)下進行,該法具有無廢酸污水排出、設備腐蝕較輕,煙氣溫度無明顯降低、二次污染少等優(yōu)點,但存在脫硫效率低,反應速度較慢、設備龐大等問題。半干法技術是指脫硫劑在干燥狀態(tài)下脫硫、在濕狀態(tài)下再生(如水洗活性炭再生流程),或者在濕狀態(tài)下脫硫、在干狀態(tài)下處理脫硫產物(如噴霧干燥法)的煙氣脫硫技術。特別是在濕狀態(tài)下脫硫、在干狀態(tài)下處理脫硫產物的半干法,以其既有濕法脫硫反應速度快、脫硫效率高的優(yōu)點,又有干法無污水廢酸排出、脫硫后產物易于處理的優(yōu)勢而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在化學吸收煙氣脫硫中,吸收劑的性能從根本上決定了SO2吸收操作的效率,因而對吸收劑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對于煙氣進行化學吸收SO2的過程,為了強化傳質過程,提高脫硫效率,降低設備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對脫硫裝置和操作也必須具備一定的要求。
復合吸收劑兼容了單一吸收劑的優(yōu)良性能,在吸收過程中可提供更高的傳質推動力、更高的吸收容量、更高的吸收速率和再生速率。因此復合吸收劑具有更高的優(yōu)良性能,在煙氣脫硫領域已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膜氣體吸收技術(簡稱膜吸收)作為膜分離與溶劑吸收氣體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氣體分離過程,采用膜接觸器作為脫硫裝置,其具有穩(wěn)定的傳質界面、高比表面積、高傳質效率,能耗低,裝置體積小,操作穩(wěn)定和彈性大等優(yōu)勢;膜接觸器中的微孔膜僅僅是氣液兩相之間的屏障,對氣體的分離無選擇性,吸收劑在分離過程中提供了高選擇性和高驅動力。因此開發(fā)與膜材質相兼容的高性能吸收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目前,用于膜接觸器吸收SO2復合吸收劑較少,吸收性能也需要提高。我們在膜吸收SO2復合吸收劑方面做了大量實驗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穎高效的復合吸收劑,目前在煙氣凈化SO2領域未見使用和報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用于膜接觸器吸收的二氧化硫吸收劑。
具體的方案如下:
1、一種用于吸收二氧化硫的復合有機酸鹽溶液,由酒石酸鹽和氨基酸鹽的水溶液組成,所述酒石酸鹽與氨基酸鹽的混合摩爾比為1:(0.5~2.8)。
2、所述氨基酸鹽為β-丙氨酸鹽或者甘氨酸鹽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兩種的混合物。
3、所述氨基酸鹽為鈉鹽或者是鉀鹽。
4、所述酒石酸鹽為酒石酸鈉或者酒石酸鉀。
5、所述有機酸鹽水溶液為酒石酸鈉與β-丙氨酸鈉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鈉與β-丙氨酸鉀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鉀與β-丙氨酸鈉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鉀與β-丙氨酸鈉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鈉與甘氨酸鈉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鈉與甘氨酸鉀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鉀與甘氨酸鈉的水溶液,或者為酒石酸鉀與甘氨酸鉀的水溶液。
6、所述有機酸鹽水溶液中酒石酸鹽和氨基酸鹽的總濃度為0.1~3.0mol/L。
7、所述有機酸鹽水溶液中酒石酸鹽與氨基酸鹽的總濃度為0.5~2.0mol/L。
8、所述酒石酸鹽和氨基酸鹽摩爾比為1:(1~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未經(jī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46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