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感溫線纜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83522.2 | 申請日: | 2013-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252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際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思科英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06 | 分類號: | G08B1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濱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線纜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消防器材,尤其涉及一種感溫線纜。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常用的NTC特性的模擬量線型感溫線纜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火災探測線纜。例如專利號為200520121813.2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基于可熔融絕緣層的模擬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線纜,如圖1所示,包括兩條并行的探測導體、NTC特性阻隔層、可熔融絕緣層組成,在兩條并行的探測導體1、2之間疊加設置有所述NTC特性阻隔層3、可熔融絕緣層4,所述可熔融絕緣層4的熔化溫度范圍為20℃~140℃。該線纜由絕緣塑料外皮5包覆。該線纜具有提高模擬量線型感溫探測器的可靠性和使用長度的優(yōu)點。當出現(xiàn)火災時,NTC特性阻隔層3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電阻降低,可熔融絕緣層4隨著溫度的升高熔化或融化,從而使兩條探測導體1、2通過電阻越來越低的NTC特性阻隔層3接通,從而感溫探測器報警。
然而在現(xiàn)實使用中,隨著溫度的升高,通常絕緣塑料外皮5融化并脫落,這就使得兩條探測導體之間沒有使二者靠近的力,從而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兩條探測導體,無法通過NTC特性阻隔層3接觸,從而無法完成報警,大大增加了火災風險。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感溫線纜,能夠保證兩條探測導體之間始終存在使二者相互靠近的力,從而提高感溫探測器的可靠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感溫線纜,包括外層的絕緣塑料外皮,以及外皮內(nèi)的兩條并行的探測導體、NTC特性阻隔層、可熔融絕緣層,在兩條并行的探測導體外分別包覆有所述NTC特性阻隔層和可熔融絕緣層;所述感溫線纜還包括位于絕緣塑料外皮內(nèi)側、并同時包覆所述NTC特性阻隔層和可熔融絕緣層的多個捆綁帶,所述多個捆綁帶間隔設置,并且捆綁帶的熔點高于所述可熔融絕緣層的熔點或融點。
所述捆綁帶為金屬絲。
所述相鄰捆綁帶的間距為0.2~0.7m。
本發(fā)明的感溫線纜,當出現(xiàn)火災時,隨著絕緣塑料外皮的融化脫離,同時NTC特性阻隔層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電阻降低;可熔融絕緣層隨著溫度的升高熔化或融化,但兩條探測導體始終被捆綁帶所捆綁,無法相互脫離,從而使兩條探測導體通過電阻越來越低的NTC特性阻隔層接通,感溫探測器報警。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能夠有效提高感溫探測器的可靠性和準確度,從而避免較大規(guī)模的火災發(fā)生。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感溫線纜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感溫線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感溫線纜,包括外層的絕緣塑料外皮5,以及外皮內(nèi)的兩條并行的探測導體1、2以及NTC特性阻隔層3、可熔融絕緣層4,在兩條并行的探測導體1、2外分別包覆有所述NTC特性阻隔層3和可熔融絕緣層4;所述感溫線纜還包括位于絕緣塑料外皮5內(nèi)側、并同時包覆所述NTC特性阻隔層3和可熔融絕緣層4的多個捆綁帶6,所述多個捆綁帶6間隔設置,并且捆綁帶6的熔點高于所述可熔融絕緣層的熔點或融點,從而當可熔融絕緣層發(fā)生融化或熔化時,捆綁帶6依然能夠保持固態(tài)。所述捆綁帶6為金屬絲,并且相鄰捆綁帶的間距為0.2~0.7m。
當出現(xiàn)火災時,隨著絕緣塑料外皮的融化脫離,同時NTC特性阻隔層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電阻降低;可熔融絕緣層隨著溫度的升高熔化或融化,但兩條探測導體始終被捆綁帶所捆綁,無法相互脫離,從而使兩條探測導體通過電阻越來越低的NTC特性阻隔層接通,感溫探測器報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思科英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天津思科英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35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液晶顯示面板
- 下一篇:偏振相位延遲薄膜及其制備方法、3D顯示面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