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次復位電路及復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80444.0 | 申請日: | 2013-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1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袁海濱;張克功;邵宗有;沙超群;鄭臣明;王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7/22 | 分類號: | H03K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遠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馬軍芳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區華***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次 復位 電路 方法 | ||
1.一種芯片的二次復位電路,其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三極管(Q1)以及場效應管(Q2),其特征在于:
第二電阻(R2)、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的一端分別與第一電阻(R1)的一端相連接,而它們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1)的發射極相連接并接地,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芯片的Core電壓線相連接;
三極管(Q1)的基極與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的所述一端相連接,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場效應管(Q2)的柵極相連接,并且三極管(Q1)的發射極與場效應管(Q2)的源極相連接;
第三電容(C3)的一端與場效應管(Q2)的柵極相連接,另一端與場效應管(Q2)的源極相連接;
第三電阻(R3)的一端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連接,另一端與第四電阻(R4)串聯并連接至場效應管(Q2)的漏極;
芯片的I/O電壓線連接至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之間,并且場效應管(Q2)的漏極經第五電阻(R5)與Reset信號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由一個等值的電容替換。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復位電路,其特征在于,第三電容(C3)由多個等值的電容替換。
4.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二次復位電路來復位芯片的方法,其包括:
(1)在CORE電壓上電瞬間T0時刻,三極管(Q1)的基極電壓V1處于低電平,場效應管(Q2)的柵極電壓V2處于低電平,場效應管(Q2)的漏極電壓V3處于高電平,此后第一電阻(R1)、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組成的RC電路開始充電,第二電容(C2)兩端電壓開始上升,同時第三電阻(R3)和第三電容(C3)也開始充電;
(2)在T1時刻,第三電容(C3)兩端電壓將場效應管(Q2)導通,此時V1兩端電壓仍不能使三極管(Q1)導通,V1維持處于低電平,V2變化為高電平,V3變化為低電平;
(3)在T2時刻,第二電容(C2)兩端電壓將三極管(Q1)導通,V1變化為高電平,V2變化為低電平,V3變化為高電平,T2之后的時間里V3一直維持處于高電平。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調節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容(C3)來調節T1時刻和T2時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044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