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結構自激振動原理的微機電諧振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79863.2 | 申請日: | 2013-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380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閆曉軍;漆明凈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H9/24 | 分類號: | H03H9/24;H03H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顧煒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結構 振動 原理 微機 諧振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靜電場中微結構的自激振動原理、采用直流電壓驅動的微機電諧振器結構,屬于微機電系統、微傳感器/執行器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結構形式不同,靜電驅動的微機電(MEMS)諧振器有梁式、圓盤式、圓環式、梳齒狀、薄膜式等。以微梁諧振器(懸臂梁)為例,說明其一般工作原理:在導電微梁上施加直流偏置電壓,在驅動電極上施加交流驅動電壓,由于微梁和驅動電極之間存在庫侖力,微梁便在交流驅動電壓作用下產生振動,通過在微梁附近設置檢測電極和反饋電路,可以控制驅動電壓的頻率等于梁的結構頻率,使微梁始終工作在諧振狀態。
上述微梁能夠實現諧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作為激勵源的直流和交流電壓分別起著不同作用。直流偏置電壓產生并放大與交流驅動電壓頻率相同的驅動力,增大系統輸入到微梁的能量;交流驅動電壓則提供和微梁相同頻率的周期性激勵載荷。對微梁的諧振來說,二者缺一不可。從結構動力學的角度,諧振器中微梁的振動屬“受迫振動”,其顯著特點是:微梁振動的頻率和驅動電信號的交流電頻率相同。
一般來講,諧振器的結構越簡單、振幅越大,則代表其性能越好。簡單的結構使諧振器更容易微型化,大的諧振幅值可以提高微驅動器的位移輸出以及微傳感器的靈敏度。
現有靜電驅動的微機械諧振器在簡化結構和增大振幅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難。其一,諧振器若要工作在諧振狀態,就需要配套的交流驅動電路、檢測電路,導致諧振器的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很難進一步微型化。其二,為了增大諧振振幅,目前除了設計和工藝措施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偏置電壓,即通過更多的能量輸入來增加梁的振幅。不過,增加直流偏置電壓對諧振器性能的提高是有限的。當直流偏置電壓增加至臨界值時,微梁的機械恢復力無法平衡其受到的靜電力,系統出現失穩,微梁被驅動電極“吸合”(pull?in)后接觸到一起。由于現有諧振器中的諧振單元均連接在電路中(接地、或者接電源正/負極),一旦在諧振過程中失穩并與電極接觸,就會產生短路,使整個結構失效。因此,為避免失穩發生,傳統諧振器的振幅很難進一步增大,往往只有電極間距的30%左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技術問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結構自激振動原理的微機電諧振器,其舍棄了傳統諧振器所必需的復雜交流驅動/檢測電路,并消除了結構失穩帶來的短路風險,在簡化結構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諧振幅值。
本發明的基于結構自激振動原理的微機電諧振器結構,包括:
一個絕緣支撐基座,該絕緣支撐基座不與任何電極相連,也不接地,即電勢浮動;
一個導電微梁,該導電微梁的一段固定在上述絕緣支撐基座上,另一端為水平懸空狀;
兩個直流驅動電極,置于導電微梁兩側,其中一個直流驅動電極接入直流正電壓,另一個直流驅動電極接入直流負電壓,兩電極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
一個襯底,所述支撐基座和直流驅動電極均固定在該襯底上。
通過在兩個直流驅動電極之間串聯一個電阻,直接檢測頻率輸出。
所述兩直流驅動電極之間保持的間距為4-5mm。
所述導電微梁的制備材料是各種導電材料,包括硅、金、鋁、銅或形狀記憶合金。
所述導電微梁的橫截面為多種形狀,包括矩形、圓柱形或橢圓形。
所述導電微梁為直徑25-26μm的圓柱形時,其長度為10-11mm。
所述兩直流驅動電極中的一個直流驅動電極接入正的直流電壓,范圍為0~+600V,另一個直流驅動電極則接入負的直流電壓,范圍為0~-600V。
所述襯底材料為多種絕緣材料,包括聚酰亞胺、硅橡膠或光刻膠。
經過理論計算和試驗研究,當導電微梁的長徑比(長度與直徑之比)為400左右,以及電極間距與微梁長度之比為0.1~0.5時,所述諧振器中的導電微梁能夠在沒有交流驅動信號的情況下,僅依靠直流電壓,通過自身運動狀態的反饋作用調節能量輸入,始終保持在一階彎曲固有頻率附近的諧振狀態。從結構動力學角度來講,導電微梁的諧振屬于一種靜電場中微結構的“自激振動”。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提供的這種結構簡單、基于結構自激振動原理微機電諧振器,舍棄了復雜的交流驅動結構,試驗表明,本發明的導電微梁的諧振頻率始終保持在一階固有頻率附近,且能夠自動跟隨著一階彎曲固有頻率的變化(如調節微梁的長度、附加質量等)而變化,不需要任何的頻率發生和跟隨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798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