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早期治療骨及關節損傷的中藥湯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72920.4 | 申請日: | 2013-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68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聶偉志;隋顯玉;姜軍科;王英華;劉曉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聶偉志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 | 分類號: | A61K36/88;A61P19/08;A61P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早期 治療 關節 損傷 中藥 湯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早期治療骨及關節損傷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骨與關節損傷是臨床常見病,與西藥相比,中藥復方治療骨與關節損傷,毒副作用少,療效確切。骨與關節損傷早期是指傷后1~2周,患肢局部腫脹疼痛明顯,全身有發熱、口渴、心煩、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脈浮數或弦緊、舌質紅、苔黃厚膩等。其主要病理機制為氣血受損,血離經脈,阻滯不通。針對這種病理時期,《辨證錄·接骨門》指出:“內治之法,必須以活血去瘀為先,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骨不能接也。”因此,骨與關節損傷早期以瘀血為主要病理表現,故當以攻利之法為主。目前臨床常用的骨傷早期方藥,劑型多為湯劑、制作、服用方便,起效快,但口感差、胃腸道不良反應大,大多數病人難以接受,尤其是兒童,更難配合治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早期治療骨及關節損傷的中藥湯劑,成本低廉,療效確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利大便等作用,且口感好、胃腸道不良反應少。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早期治療骨及關節損傷的中藥湯劑,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桃仁5~8%、紅花8~11%、當歸10~12%、赤芍6~8%、生地8~11%、黃柏8~12%、防風4~6%、木通7~10%、乳香5~7%、大黃0.2~1%、甘草2~5%、皂角刺3~5%、蒲黃4~6%、三七3~5%、制草烏4~6%,將上述15味原料藥混合后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用于早期治療骨及關節損傷的中藥湯劑,成本低廉,療效確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利大便等作用,且口感好、胃腸道不良反應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以桃仁、紅花、當歸、赤芍、生地、黃柏、防風、木通、乳香、大黃、甘草、皂角刺、蒲黃、三七、制草烏為原料藥制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服為桃仁7.3、紅花9.7、當歸11.8、赤芍7.5、生地9.7、黃柏9.8、防風5.9、木通8.6、乳香6.5、大黃0.6、甘草4.2、皂角刺4.1、蒲黃5.2、三七3.9、制草烏5.2。取上述15味中草藥總重量216g,在室溫下將15味中草藥加凈化水800-1000毫升,浸泡5-6小時,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100-12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210毫升,藥渣再加水200-300毫升,煎熬30-40分鐘,去渣得濾液90毫升,共得300毫升藥汁,即制的用于早期治療骨及關節損傷的中藥湯劑。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毫升溫藥湯,連續服用2周。
本發明的治療原則: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通利大便。桃仁能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促進膽汁分泌,對體外血栓有抑制作用,并有纖維促進作用,利于排便,能促進初產婦子宮收縮及出血,有鎮痛、抗炎、抗菌、抗過敏,鎮咳平喘;紅花主要表現在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赤芍具有行瘀、止痛、涼血、消腫等功能,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跌撲損傷;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黃柏清熱解毒藥,清熱燥濕藥。主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疹;防風辛、甘,微溫。歸肺、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木通清熱利尿,痛經下乳。應用于中醫淋證,水腫,口瘡,經閉乳少,濕熱痹癥等癥;乳香調氣,活血,止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甘草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之功;皂角刺搜風,拔毒,消腫,排膿。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蒲黃性味歸經:甘、平。歸肝、心包經。功效:收澀止血,行血祛瘀。用于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創傷出血等癥;三七止血,散瘀,消腫,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后血暈,惡露不下,跌撲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制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主治: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聶偉志,未經聶偉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7292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