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電荷泵結構的整流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64905.5 | 申請日: | 2013-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09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車文毅;彭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217 | 分類號: | H02M7/217;H02M3/07;H02M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荷 結構 整流 電路 | ||
1.一種多電荷泵結構的整流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電荷泵(12)、輔助電荷泵(14)和偏置電路(15);
所述主電荷泵(12)的第一輸入端接天線(11)的輸出端,該主電荷泵(12)的輸出端連接到芯片內其他電路的輸入端;
所述輔助電荷泵(14)的輸入端接天線(11)的輸出端,該輔助電荷泵(14)的輸出端與所述偏置電路(15)的輸入端相連,該偏置電路(15)的輸出端與所述主電荷泵(12)的第二輸入端連接,為主電荷泵提供閾值消除所需的偏置電壓或電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電荷泵結構的整流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電荷泵(14)包括第五整流管(MB1?31)、第六整流管(MB2?32)、第三耦合電容(CB1?33)和第三穩壓電容(CB4?34):
上述元器件之間連接關系如下:
第五整流管(MB1?31)的源極和柵極相連,且共同接地,第五整流管(MB1?31)的漏極接到第六整流管(MB2?32)的源極和柵極;第六整流管(MB2?32)的源極和柵極相連,第六整流管(MB2?32)的漏極輸出電壓(Vdd_bias);
天線的輸出端(RF_in)經第三耦合電容(CB1?33)分別與第五整流管(MB1?31)的漏極、第六整流管(MB2?32)的源極和柵極相連;
第三穩壓電容(CB2?34)的一個極板接第六整流管(MB2?32)的漏極,第三穩壓電容(CB2?34)的另一個極板接地;
所述第五整流管和第六整流管在工作時無需外部電路對其提供偏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電荷泵結構的整流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電路(15)采用電阻分壓的結構,它包括了第一電阻(R1?41)、第二電阻(R2?42)、第三電阻(R3?43)、第四電阻(R4?44)和第五電阻(R5?45),這些電阻首尾串聯相接,電阻兩兩之間的中間節點是輔助電荷泵(14)的輸出電壓(Vdd_bias)的分壓,依次為:第一電阻(R1?41)和第二電阻(R2?42)之間的節點為第一分壓(Bias_out_1),第二電阻(R2?42)和第三電阻(R3?43)之間的節點為第二分壓(Bias_out_2),第三電阻(R3?43)和第四電阻(R4?44)之間的節點為第三分壓(Bias_out_3),第四電阻(R4?44)和第五電阻(R5?45)之間的節點為第四分壓(Bias_out_4)。第一分壓(Bias_out_1)、第二分壓(Bias_out_2)、第三分壓(Bias_out_3)和第四分壓(Bias_out_4)是偏置電路的輸出,接到主電荷泵(12)的偏置電壓輸入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6490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