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轉爐煤氣干法除塵粗灰氣力輸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64515.8 | 申請日: | 2013-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324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葛雷;王亮;王勇綱;紀世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51/02 | 分類號: | B65G51/02;B65G17/3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萬榮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爐 煤氣 除塵 氣力 輸送 方法 | ||
1.一種轉爐煤氣干法除塵粗灰氣力輸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構造轉爐煤氣干法除塵粗灰氣力輸送系統,其包括高效余熱回收換熱器(1)、水平鏈式輸送機(2)、卸灰主管(3)、氣動三通分料器(5)、第一卸灰支管(8)、第二卸灰支管(13)、第一倉泵(11)、第二倉泵(16)、氣力輸送管(24)和粗灰倉(25);
所述高效余熱回收換熱器(1)側面設有高效換熱管,所述水平鏈式輸送機(2)水平設置在所述高效余熱回收換熱器(1)下方;
所述第一倉泵(11)和第二倉泵(16)安裝在所述水平鏈式輸送機(2)的下方,所述水平鏈式輸送機(2)的卸灰口和氣動三通分料器(5)入口通過所述卸灰主管(3)連接,所述卸灰主管(3)上設有氣動插板閥(4);
所述第一倉泵(11)通過所述第一卸灰支管(8)與所述氣動三通分料器(5)連接,所述第一卸灰支管(8)上設有第二手動插板閥(9)和第一氣動雙閘板閥(10),所述第一倉泵(11)上設有第一真空壓力釋放閥(12);
所述第二倉泵(16)通過所述第二卸灰支管(13)與所述氣動三通分料器(5)連接,所述第二卸灰支管(13)上設有第三手動插板閥(14)和第二氣動雙閘板閥(15),所述第二倉泵(16)上設有第二真空壓力釋放閥(17);
所述氣力輸送管(24)與儲氣罐(19)連接,所述儲氣罐(19)的入口與第一氮氣管(18)連接,所述第一氮氣管(18)的入口和氮氣總管相連;所述第一倉泵(11)、第二倉泵(16)和粗灰倉(25)通過氣力輸送管(24)相連;
所述第一倉泵(11)底部設有第一流化裝置,所述第一倉泵(11)與所述儲氣罐(19)之間設有第一氣動球閥(20),所述第一倉泵(11)與所述氣力輸送管(24)之間設有第三氣動雙閘板閥(21);
所述第二倉泵(16)底部設有第二流化裝置,所述第二倉泵(16)與所述儲氣罐(19)之間設有第二氣動球閥(22),所述第二倉泵(16)與所述氣力輸送管(24)之間設有第四氣動雙閘板閥(23);
所述儲氣罐(19)出口的氮氣管分為兩路,一路與所述第一流化裝置及氣力輸送管(24)連接,另一路與所述第二流化裝置及氣力輸送管(24)連接;
所述粗灰倉(25)頂部設有倉頂布袋除塵器(26)和第三真空壓力釋放閥(27),所述粗灰倉(25)下錐斗內設有第三流化裝置(35),所述粗灰倉(25)底部的下錐斗的卸灰口和第四手動插板閥(28)入口相連,所述第四手動插板閥(28)出口和星型卸灰閥(29)入口相連;
所述氮氣總管還與第二氮氣管(32)入口相連,所述第二氮氣管(32)出口分為兩路,一路與第三流化裝置(35)連接,另一路與倉頂布袋除塵器(26)連接;
第二氮氣管(32)和第三流化裝置(35)之間設調壓閥(33)和電磁閥(34);
S2、進料:第二手動插板閥(9)和第一氣動雙閘板閥(10)呈開啟狀態,第一氣動球閥(20)和第三氣動雙閘板閥(21)關閉,粗灰在重力作用下通過第一卸灰支管(8)進入第一倉泵(11),當第一倉泵(11)自帶的料位計檢測到料滿后,發出信號并通過PLC程序控制,自動關閉第一氣動雙閘板閥(10),第一倉泵進料過程結束;氣動三通分料器(5)切換至第二卸灰支管(13),粗灰經第三手動插板閥(14)和第二氣動雙閘板閥(15)進入第二倉泵(16);
S3、流化:第一氣動球閥(20)或第二氣動球閥(22)開啟,氮氣從儲氣罐(21)進入第一流化裝置或第二流化裝置,第一倉泵(11)或第二倉泵(16)內的粗灰充分流化,壓力不斷升高,當壓力升至設定工作壓力時,通過PLC程序控制,自動打開第三氣動雙閘板閥(21)或第四氣動雙閘板閥(23),流化過程結束,進入輸送過程;
S4、輸送:第三氣動雙閘板閥(21)或第四氣動雙閘板閥(23)打開后,流化均勻的氣灰混合物通過氣力輸送管(24)送至粗灰倉(25),此時第一倉泵(11)或第二倉泵(16)內的壓力保持穩定;當第一倉泵(11)或第二倉泵(16)內的氣灰混合物輸送完后,氣力輸送管(24)的阻力下降,氣力輸送管(24)的壓力開始降低,當降低至設定的下限壓力時,則輸送過程結束,進入吹掃過程,此時第一氣動球閥(20)和第三氣動雙閘板閥(21)或者第二氣動球閥(22)和第四氣動雙閘板閥(23)仍然保持在開啟狀態;
S5、吹掃:氮氣繼續吹掃第一倉泵(11)或第二倉泵(16)和氣力輸送管(24),此時第一倉泵(11)或第二倉泵(16)內無飛灰,氣力輸送管(24)內的氣灰混合物逐漸減少,最后幾乎全部是氮氣,系統阻力繼續下降并穩定一段時間后,吹掃過程結束,關閉第一氣動球閥(20)和第三氣動雙閘板閥(21)或者第二氣動球閥(22)和第四氣動雙閘板閥(23),然后打開第一氣動雙閘板閥(10)或第二氣動雙閘板閥(15),第一倉泵(11)或第二倉泵(16)恢復進料狀態;
S6、運移:打開電磁閥(34),氮氣通入第三流化裝置(35)內,流化粗灰,打開第四手動插板閥(28),粗灰倉(25)內的粗灰通過星型卸灰閥(29)進入真空吸排罐車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6451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