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61345.8 | 申請日: | 2013-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51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周航標;任紅賢;邱明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40 | 分類號: | G01N3/40;G01M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陸勍 |
| 地址: | 215011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按鍵 回彈 時間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特別關于一種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里常常會用到一些按鍵來當作按壓開關,最常見的就是電視或冷氣遙控器上的橡膠按鍵,這種按鍵的特性是觸感較軟、不怕水、不怕酸及不怕清潔劑,故有別于例如計算機鍵盤上所使用的硬按鍵。其中,橡膠按鍵的材質一般多為硅膠(silicone),因此又稱為硅膠按鍵。
硅膠按鍵生產時的質量管控,一般是通過荷重、按壓行程、回彈力等參數及尺寸等來進行管控,但是對按壓按鍵后的回彈時間幾乎不做任何要求,但是上述的參數及尺寸等管控并不能完全控制不良品的流出。在實際的使用經驗上,當使用者按下按鍵再放開時,如果按鍵不能快速地回彈回來,就會造成按鍵功能上的障礙或是使用上的不便,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操作體驗。另外,現有的按鍵量測儀器中,例如按鍵曲線測量儀器,只能量測上述的參數,對于按鍵按壓后的回彈時間,市面上沒有任何的儀器可以測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可以準確測量按鍵的回彈時間,以解決現有儀器中無法量測回彈時間的缺點。
本發明提出的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裝置是用以量測按鍵被按壓后的回彈時間,按鍵具有至少一導電粒,量測裝置包括機體、測試桿、驅動機構、控制單元以及定時器。機體用以承載按鍵,并包括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測試桿具有壓測部。驅動機構設置于機體并電性連接測試桿,以驅動壓測部接近或遠離按鍵??刂茊卧謩e與驅動機構、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其中于量測時,控制單元控制驅動機構驅動壓測部接近按鍵,直到導電粒完全接觸第一導電部與第二導電部而使得導通電流達到最大值,控制單元由此產生啟動信號并同時控制驅動機構驅動壓測部遠離按鍵,當控制單元感測到導通電流為零時,控制單元產生結束信號。定時器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定時器接收啟動信號即開始計時,根據接收到的結束信號即停止計時并發出反饋信號至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根據反饋信號計算定時器開始計時與停止計時的時間間距,以產生按鍵的回彈時間。
在一實施例中,驅動機構具有本體,測試桿設置于本體,并可相對于本體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機體還具有支持架,本體可移動地設置于支持架上。
在一實施例中,機體還包括測試膜,測試膜具有第一導電部、第二導電部及絕緣部,絕緣部位于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之間,以電性隔離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
在一實施例中,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裝置還包括預壓開關,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當預壓開關啟動時,控制單元驅動驅動機構,以控制測試桿的壓測部接近按鍵。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單元具有感測組件與處理模塊,感測組件電性連接驅動機構、第一導電部、第二導電部及定時器,處理模塊電性連接定時器,當感測組件感測到導通電流達到最大值時,感測組件產生啟動信號并同時控制壓測部遠離按鍵,當感測組件感測到導通電流為零時,感測組件產生結束信號,處理模塊用以接收反饋信號,并計算定時器開始計時與停止計時的時間間距。
在一實施例中,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裝置還包括顯示組件,設置于機體上并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顯示組件顯示回彈時間。
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按鍵回彈時間的量測方法,用以量測按鍵被按壓后的回彈時間,按鍵具有至少一導電粒,量測方法包括下述步驟:提供機體承載按鍵,機體包括第一導電部及第二導電部;控制壓測部接近按鍵,使得導電粒接觸第一導電部與第二導電部;感測導通電流達到最大值時,產生啟動信號以控制定時器開始計時,并同時控制壓測部遠離按鍵;當感測到導通電流為零時,產生結束信號以控制定時器停止計時;以及接收定時器在停止計時后發出的反饋信號,并據此計算定時器開始計時與停止計時的時間間距,以產生按鍵的回彈時間。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導電部與第二導電部電性連接時產生導通電流。
在一實施例中,當導電粒完全接觸第一導電部與第二導電部時,導通電流達到最大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6134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