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58049.2 | 申請日: | 2013-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93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衛(wèi);蔣學功;張美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新區(qū)佳合塑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9/00 | 分類號: | C08L69/00;C08L79/08;C08K7/10;C08J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jīng)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紀昌 |
| 地址: | 21512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硅 纖維 增強 pc pei 復合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
背景技術
PC即聚碳酸酯,是幾乎無色的玻璃態(tài)的無定形聚合物,有很高的韌性,較高的抗沖擊強度、較高的熱變形溫度及較好的光學性能,憑借其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PC已成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但其耐紫外光輻射性能不佳。PEI即聚醚酰亞胺樹脂,具有優(yōu)良的機械性能、電絕緣性能、耐輻照性能及耐高低溫性能,但其現(xiàn)有的增強型PEI復合材料的加工流動性較差、熱變形溫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機械性能良好、加工流動性好的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
技術方案: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包括如下質量份數(shù)的原料:PC?樹脂72-81份、PEI?15-17份、碳化硅纖維15-30份、潤滑劑0.5-1份、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5-8份、脫模劑0.3-0.7份、抗氧劑0.4-0.6份。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潤滑劑為三硬脂酸甘油酯或硅酮粉。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脫模劑為硅樹脂甲基支鏈硅油或聚乙烯蠟。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抗氧劑為四[β-(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或1,2-雙(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肼。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PEI由間苯二胺與2,2’-雙[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二酐縮聚而得。
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按上述配比,將PC樹脂、PEI、潤滑劑、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脫模劑、抗氧劑高速混合15min,碳化硅纖維采用側喂料方式加入,將混合物料經(jīng)雙螺桿進行擠出造粒,擠出機各段溫度控制在270-280℃。
碳化硅纖維是以有機硅化合物為原料經(jīng)紡絲、碳化或氣相沉積而制得的具有β-碳化硅結構的無機纖維,其使用最高使用溫度可達1200℃左右,具有優(yōu)異的耐熱性和耐氧化性能,在最高使用溫度下,其強度可保持在?80%以上。
有益效果:第一,由于碳化硅纖維優(yōu)良的耐高溫性能,使復合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耐熱性,熱變形溫度可高達250℃;第二,本發(fā)明利用PC、PEI復合,使材料具有較好的抗輻射性能及較高的力學性能;第三,該復合材料制備工藝簡單易行,加工性能良好。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所述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購自,所述潤滑劑為硅酮粉為SK20R硅酮粉,購自余姚市凱姆立華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包括如下質量份數(shù)的原料:PC?樹脂72份、PEI?15份、碳化硅纖維15份、三硬脂酸甘油酯0.5份、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5份、硅樹脂甲基支鏈硅油0.3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4份。
?
實施例2
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包括如下質量份數(shù)的原料:PC?樹脂81份、PEI?17份、碳化硅纖維30份、硅酮粉1份、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8份、聚乙烯蠟0.7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0.6份。
實施例3
碳化硅纖維增強PC/PEI復合材料,包括如下質量份數(shù)的原料:PC?樹脂78份、PEI?16份、碳化硅纖維25份、硅酮粉0.7份、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7份、聚乙烯蠟0.5份、1,2-雙(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肼0.5份。
?
將實施例1-3所得材料進行性能測試,其中。對照例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配方為:PC?樹脂78份、PEI?16份、硅酮粉0.7份、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樹脂7份、聚乙烯蠟0.5份、1,2-雙(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肼0.5份,測試結果見下表1。
表1?實施例1-3所得材料性能測試數(shù)據(j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新區(qū)佳合塑膠有限公司,未經(jīng)蘇州新區(qū)佳合塑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804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Aspeverin在制備升高紅細胞藥物中的應用
- 下一篇:連接器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