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凸形籠狀采空區封閉吸能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56485.6 | 申請日: | 2013-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067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春來;邵永珍;張光晨;劉艷曉;岳霆;張瑜鵬;胡偉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E21F17/103 | 分類號: | E21F17/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廣友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張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凸形籠狀 采空區 封閉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凸形籠狀采空區封閉吸能結構,其特征在于:由鋼網焊接形成的“凸”形體籠狀框架(5),用塊石(4)填充而成;“凸”形體籠狀框架距離采空區(10)不小于20m,利用Φ8mm鋼網焊接而成;“凸”形體的突出結構部分(3)朝向采空區(10)平躺,左右兩側鋼筋網鑲嵌在巷道環壁凹槽(6)中,前后兩側鋼筋網是填充塊石后焊接而成的;在緊貼該籠狀框架結構前后澆筑混凝土擋水墻(1),并在朝向采空區(10)方向,巷道的右下角緊貼地面埋有橡膠排水管(8)直通采空區(10),其入水口(7)緊貼混凝土擋水墻(1)。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凸形籠狀采空區封閉吸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籠狀框架(5)結構的鋼筋網網孔密度為10cm×10cm,填充的塊石(4)的最小直徑尺寸不小于10cm,填充部分要存在著縫隙;所述混凝土擋水墻(1)高50cm,厚度30cm,橡膠排水管(8)直徑為Φ20cm,貫通整個采空區封閉吸能結構,其入水口(7)直徑30c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凸形籠狀采空區封閉吸能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封閉吸能結構定位:在采空區(10)塌陷帶外,距離采空區不小于20m處選址,根據該封閉吸能結構的尺寸修整巷道,為鋪設該結構焊接鋼網做前期準備;
②巷道環壁凹槽(6)的開挖:在距離采空區(10)不小于(2L1+20)m處,沿巷道四周向著遠離采空區方向開挖深為1m,寬為L1,周長為C的環壁凹槽,之后對巷道環壁凹槽進行加固,以便之后的鋼筋網架的鋪設焊接與固定;其中L1值的確定由公式L1=A/C而定,公式中A代表空氣沖擊力剪切破壞的剪切面積,L1代表巷道環壁凹槽的寬度,C代表巷道環壁凹槽周長;
③預埋橡膠排水管(8):朝向采空區(10)的方向,在巷道右下角緊貼地面埋一Φ20cm的材質為橡膠的排水管(8),端口通到采空區(10);
④籠狀框架(5)的鋪設鋼網焊接及近采空區(10)混凝土擋水墻(1)的筑造和近采空區的入水口(7)的開挖:運送Φ8mm鋼網于巷道內,朝向采空區(10)方向鋪設。以網孔密度為10cm×10cm的規格先在環壁凹槽(6)內焊接固定網架,然后向采空區(10)方向鋪設;在水平伸出環壁凹槽(6)寬為L1處折起網架,并在此緊貼網架筑起高50cm,厚度為30cm的擋水墻(1),使之與巷道等寬為a,并緊貼擋水墻(1)開出一直徑為30cm的入水口(7),之后折回架設鋼網結構;
⑤塊石(4)的填充:開始從近采空區方向充填塊石,塊石最小直徑不小于10cm,逐步往回充填,保證塊石(4)充滿接頂,直至填滿,填充塊石(4)與折回鋪設鋼筋網交替進行;
⑥封閉吸能結構的最后封閉:待塊石(4)填充區域填滿之后,利用鋼筋網對該結構進行最后封閉,以保證籠狀框架(5)與所填充塊石(4)形成一個整體;其中接口處焊接重疊長度不小于1m,封閉吸能結構的縱剖面的周長不小于(4L1+2h+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648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