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溶性CD30作為快速估算電離輻射劑量生物指標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55972.0 | 申請日: | 2013-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361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何穎;劉瓊;沈先榮;侯登勇;陳偉;蔣定文;劉玉明;王慶蓉;錢甜甜;李珂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3/68 | 分類號: | 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溶性 cd30 作為 快速 估算 電離輻射 劑量 生物 指標 應用 | ||
1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離輻射生物劑量估算領域。具體涉及可溶性CD30(sCD30)作為快速估算電離輻射劑量生物指標的應用。
2背景技術
世界各國日益重視對核能應用,我國核電由“適度發展”向“積極發展”邁進,將在未來的電力供應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科技的快速發展,使放射源和輻射技術在工農業、醫學和教學甚至軍事等領域也廣泛應用。然而,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對公共安全與公眾健康構成了潛在的威脅。急性放射病是這種威脅的集中體現。急性放射病是指機體一次或短時間(數日)內分次受到大劑量電離輻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一般來說,人體受到1Gy左右的全身均勻或較均勻的電離輻射照射后,就可能發生急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是電離輻射致傷的一種確定性效應,亦是最嚴重的輻射生物學效應。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方案與放射病分型密切相關,急性放射病可分為三種類型:骨髓型(1~10Gy)、腸型(10~50Gy)和腦型(>50Gy)。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照射劑量范圍內,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大,死亡率明顯增高,存活時間相應縮短;在臨床表現、預后和治療措施的復雜程度上也存在有差異。然而,中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2Gy)存在假愈期,如果沒有準確估算實際所受照射劑量,容易耽誤治療,最終造成生命的損失。因此,快速、準確估算輻射劑量范圍,有利于改進輻射防護措施,也有利于指導臨床治療、預測病情發展、挽救生命。
生物劑量是機體內某一生物物質或細胞對放射線作用于機體后所產生反應的程度,與受照劑量呈劑量依賴關系,客觀而特異地反映全身受照劑量。與物理劑量計相比,生物劑量計能更直觀地反映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程度。近年來,隨著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對電離輻射生物劑量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包括染色體畸變、淋巴細胞微核、早熟凝集染色體和熒光原位雜交等細胞遺傳學分析以及基因突變、小衛星DNA位點突變和線粒體DNA缺失的檢測等分子生物學分析研究,但傳統的生物劑量計如染色體畸變分析方法相對復雜,需要細胞培養,檢測周期長,通常需要2~3天,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尋找新型、快速、可靠的電離輻射生物劑量指標。
CD30最早是作為何杰金淋巴瘤中的何杰金細胞及Reed-sternberg細胞的表面抗原而發現的。1992年編碼人類的CD30cDNA被成功克隆,并被歸入TNF受體超家族。CD30是分子量為120Kda的I型跨膜糖蛋白,2000年首次發現CD30以三聚體形式存在,且CD30胞膜外區的N端和C端互相靠近,并以膜結合的三聚體形式存在,形成一個花樣結構。細胞表面的CD30與其配體CD30L結合后被激活,激活后其胞外部分被蛋白酶切斷后形成了分子量為85Kd的可溶分子——sCD30。sCD30含量與CD30+細胞數量沒有明顯相關性,在病毒感染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sCD30表達異常,然而sCD30在疾病中發揮何種作用至今還不清楚。此外,sCD30含量與電離輻射劑量相關性至今未有報道。sCD30含量可以通過ELISA和蛋白芯片方法快速檢測,所以若以sCD30為電離輻射劑量計,通過血清或血漿ELISA或蛋白芯片方法即可快速判斷受照劑量,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
3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可溶性CD30(sCD30)作為電離輻射生物劑量計的應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血清中sCD30作為電離輻射生物劑量計的應用。
步驟一:樣本采集:輻照后一定時間,取血,留存血清或血漿樣本。
步驟二:樣本檢測:檢測樣本中sCD30含量。
步驟三:劑量估算:根據sCD30含量、照后時間點,估算電離輻射劑量。
上述技術方案中,血清或血漿樣本來源于哺乳動物。
上述技術方案中,輻射劑量以累積劑量為準。
上述技術方案中,sCD30含量檢測可以通過ELISA、芯片或其它生物檢測手段實現。
上述技術方案中,sCD30含量可以聯合其它指標,共同估算輻射劑量。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著特征:
(1)樣本采集方便,只需血清或血漿即可。
(2)樣本需要量少,檢測只需100μl血清或血漿。
(3)樣本保存方便,可在4℃短時保存,也可在-80℃長期保存。
(4)檢測時間短,15h內即可完成ELISA或細胞因子芯片檢測,適合快速估算電離輻射劑量。
(5)結果客觀,通過酶標儀或芯片掃描儀可定量分析sCD30含量,不需要人為主觀計數或判斷。
4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59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