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切碎揉搗機刀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54865.6 | 申請日: | 2013-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29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F29/02 | 分類號: | A01F2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云 | 
| 地址: | 200336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切碎 揉搗機 刀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講涉及秸稈收割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秸稈收割設備上能將秸稈切碎的同時將其揉搗松軟的刀架部件。?
背景技術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秸稈也是一種粗飼料。特點是粗纖維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質素等。木質素雖不能為豬、雞所利用,但卻能被反芻動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遍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玉米秸稈、高粱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筛牧纪寥佬再|、加速生土熟化、提高[1]土壤肥力。直接耕翻秸稈時,應施加一些氮素肥料,以促進秸稈在土中腐熟,避免分解細菌與作物對氮的競爭。如果秸稈能通過各種方式實現還田,就相當于投入50%的化肥,而在實際生產中,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被廢棄,甚至被放火焚燒,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即使現在某些農村地區將秸稈通過機器收割切碎利用,但是現有的收割機只能將秸稈簡單切碎,無法有效用作發酵漚肥或沼氣原料利用,一般來講將秸稈用作發酵漚肥或沼氣原料利用需要將秸稈粉碎揉搗至2-3cm后和豬糞、牛糞等有機肥料混合,但目前的秸稈收割機器只具有切斷功能,無法將秸稈粉碎揉搗到如此短的長度。?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秸稈收割設備無法將秸稈一次性切碎揉搗到符合發酵漚肥原料的技術缺陷,本發明扥目的是提供一種秸稈切碎揉搗機刀架,能夠在秸稈切割粉碎的同時揉搗秸稈,直接用作發酵漚肥或沼氣原料,節約了工時,提高了秸稈發酵利用率,保護了環境。?
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設計一種秸稈切碎揉搗機刀架,它包括切碎刀架組,切碎刀架組裝在刀架支撐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支撐軸上還裝有至少一個揉搗刀架組。?
所述揉搗刀架組包括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前后對齊上下對應,一端裝在刀架支撐軸上,另一端用揉搗錘片軸連接,揉搗錘片軸兩端裝在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上,揉搗錘片軸位于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之間的軸身上裝有至少一塊揉搗錘片,揉搗錘片之間以及揉搗錘片與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之間通過套筒隔開。?
所述切碎刀架組包括支撐刀桿和切割刀片,支撐刀桿固定裝在刀架支撐軸上,切割刀片和支撐刀桿固定在一起,切割刀片刃口處裝有下刀片。?
所述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之間裝有支撐片。?
所述揉搗錘片軸兩端固定裝在前揉搗支撐刀桿和后揉搗支撐刀桿上。?
所述支撐刀桿上設有切割刀架加強筋和加強塊,切割刀架加強筋與支撐刀桿成90°,并通過加強塊焊接連接在一起。?
所述切碎刀架組為3個,均勻成圓周狀裝在刀架支撐軸上。?
所述揉搗刀架組為6個,均勻成圓周狀裝在刀架支撐軸上。?
有益效果?
本發明將切碎刀架和揉搗刀架組合在一起,切碎的同時揉搗,能將潮濕或干燥的秸稈均勻切碎2~3cm,并揉搗松軟,增加效率,多個刀頭均勻分布,減小沖擊阻力;切碎和揉搗功能集成在一個刀架上,只需一個電機提供動力,在一個箱體中就完成了兩個功能,節約能源,減少了工時,提高了秸稈發酵利用率,保護了環境。?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產皮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主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附圖1~3所示,一種秸稈切碎揉搗機刀架,它包括切碎刀架組1,切碎刀架組1裝在刀架支撐軸2上,其中,所述刀架支撐軸2上還裝有至少一個揉搗刀架組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48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