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捷聯導引頭光學系統角振動主動隔振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54141.1 | 申請日: | 2013-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24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孫輝;關永亮;劉波;賈宏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長春菁華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 22210 | 代理人: | 田春梅 |
| 地址: | 130033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捷聯 導引 光學系統 振動 主動 方法 | ||
1.全捷聯導引頭光學系統角振動主動隔振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建立物理模型
將全捷聯導引頭的光學系統(2)的中部與球鉸(1)固定連接,光學系統(2)通過球鉸(1)與彈體(7)連接;光學系統(2)的后端通過彈簧(6)和作動器(3)連接到彈體(7)上,作動器(3)和彈簧(6)在同一直線上;在作動器(3)和光學系統(2)之間連接一力傳感器(4),用于測量作動器(3)和光學系統(2)之間的作用力;在彈簧(6)與光學系統(2)之間連接一第二加速度傳感器(5),用于測量彈簧(6)的連接點處的加速度;在球鉸(1)與彈體(7)的鉸接觸處連接一第一加速度傳感器(8),用于測量沿導彈徑向的加速度;
步驟二、建立力學模型
根據步驟一所述的物理模型建立力學模型,設光學系統轉動慣量為J,彈體(7)的線振動激勵輸入為x1,彈體(7)的角振動激勵輸入為θ1,光學系統(2)相對于鉸接點的不平衡質量為Δm,光學系統(2)距離球鉸(1)中心的距離為r1,光學系統(2)的角振動響應為θ2,彈簧(6)與彈體(7)連接點的位移為x2,彈簧(6)與光學系統(2)連接點的位移為x3,彈簧(6)的剛度為k,近似Sky-Hook阻尼器(11)的阻尼值為c,沿光軸方向球鉸(1)的中心距彈簧(6)的作用點的距離為r;設光學系統(2)的角振動為微幅振動,即sinθ1=θ1和sinθ2=θ2;設鉸接觸的摩擦力為0;設彈簧(6)與作動器(3)在光學系統(2)進行角振動時相對于光學系統(2)垂直;
由力學模型得:
x2=x1+rθ1???①
x3=x1+rθ2???②
由公式①至公式③得,
對公式④進行拉普拉斯變換,并用jω代替s,得到輸入與輸出的正弦傳遞函數為
上述經典Sky-Hook阻尼模型的振動傳遞率為
步驟三、建立控制模型
根據步驟二所述的力學模型建立作動器(3)的控制模型為其中,F為作動器(3)產生的力;
步驟四、根據步驟一所述的物理模型、步驟二所述的力學模型和步驟三所述的控制模型,得到力反饋的閉環傳遞函數為
其中,G1(s)為PID控制器G2(s)為作動器(3)的控制模型,H(s)為加速度傳感器控制模型;
通過調整PID控制器的數值,使得步驟三所述的控制模型成立,進而控制作動器(3)實現預期的隔振效果,完成全捷聯導引頭光學系統角振動的主動隔振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414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產品地理信息系統監管平臺
- 下一篇:一種方向桿輪轂拔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