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串聯電池組中的電池的檢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254022.6 | 申請日: | 2013-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377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奧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6 | 分類號: | G01R31/36;H02J7/00;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張家港市高松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張玉平 |
| 地址: | 215616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串聯 電池組 中的 電池 檢驗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電池檢驗設備,尤其涉及到電池生產過程中用于檢驗串聯電池組中的電池的檢驗方法。
背景技術
在鉛酸蓄電池化成過程中,通常采用將鉛酸蓄電池串接成若干串鉛酸蓄電池組,每串鉛酸蓄電池組中的鉛酸蓄電池數量相等,然后,分別對各個鉛酸蓄電池組進行化成。目前,在各個鉛酸蓄電池組化成結束后,通常采用人工的方法,用萬用表分別對鉛酸蓄電池組中每個鉛酸蓄電池正、負端進行測量,根據其兩端的電壓值來判定該鉛酸蓄電池是否合格。這種檢驗方法,測得的有可能是鉛酸蓄電池兩端的虛電壓,從而無法保證檢驗的準確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保證測得的是電池兩端的實電壓的串聯電池組中的電池的檢驗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串聯電池組中的電池的檢驗方法,其步驟為:檢驗每個電池時,均以不小于電池的標稱電流值的放電電流對電池組進行放電,檢測該電池兩端跌落穩定后的電壓值,當測得的電壓值與電池的標稱電壓值之差≤電池標稱電壓值的12.5%,判定該電池合格,否則,判定該電池不合格;
所述的放電電流為電池標稱電流值的1~2倍。
所述的放電時間為5~10毫秒,電池兩端跌落穩定時間不超過4毫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對電池組進行大電流放電的情況下,檢測電池組中的電池的兩端電壓跌落情況,從而保證了每次測得的均是電池兩端的實電壓,從而保證了檢驗的準確率。除此之外,通過控制放電時間以及通過控制放電電流來控制電池跌落穩定時間,盡可能減少電池在檢驗過程中電能的損耗,節約能源。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采用本發明所述檢驗方法的檢測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2是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電壓波形。
圖1至圖2中:1、顯示單元,2、存儲單元,3、微處理器,4、組別開關驅動單元,5、電池開關驅動單元,6、放電驅動單元,7、電壓獲取電路,8、可控放電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采用本發明所述檢驗方法的檢測電路,包括:電壓獲取電路7、作為檢測主控單元的微處理器3、可控放電電路8、與構成第一電池組的六個串聯在一起的電池B11~B16和構成第二電池組的六個串聯在一起的電池B21~B26共十二個電池相對應的十二個電池可控雙聯開關、兩個組別可控雙聯開關以及驅動所有組別可控雙聯開關的組別開關驅動單元4和驅動所有電池可控雙聯開關的電池開關驅動單元5,十二個繼電器J11~J16、J21~J26的十二對常開觸點組分別作為十二個電池可控雙聯開關,兩個繼電器JF1和JF2的兩對常開觸點組分別作為兩個組別可控雙聯開關,所述的電壓獲取電路7為由兩個分壓電阻R2和R3構成的分壓電路,分壓電阻R2和R3的連接點為電壓獲取電路7的輸出端;所述的可控放電電路8包括:串接在一起的放電電阻R1和放電控制三極管Q1;可控放電電路8、電壓獲取電路7、組別開關驅動單元4和電池開關驅動單元5各自的控制端與微處理器3的I/O端口的相應引腳相連;第一電池組的正極通過繼電器JF1的一個常開觸點組、第二電池組的正極通過繼電器JF2的一個常開觸點組與所述可控放電電路8的正輸入端即放電電阻R1的電源端相連,第一電池組的負極通過繼電器JF1的另一個常開觸點組、第二電池組的負極通過繼電器JF2的另一個常開觸點組與所述可控放電電路8的負輸入端即放電控制三極管Q1的發射極相連;以電池B11為例,電池B11的正極通過繼電器J11的一個常開觸點組與一個正向二極管的正向端串聯,該正向二極管的反向端與電壓獲取電路7的正輸入端即分壓電阻R2的電源端相連,電池B11的負極通過繼電器J11的另一個常開觸點組與一個反向二極管的反向端串聯,該反向二極管的正向端與電壓獲取電路7的負輸入端即分壓電阻R3的接地端相連;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可控放電電路8與微處理器3之間還設置有放電驅動單元6;所述的微處理器3還連接有存儲單元2和顯示單元1。
以圖1所示的檢測電路為例,詳細描述本發明所述的檢驗方法,其具體步驟為:微處理器3通過組別開關驅動單元4和電池開關驅動單元5來控制相應繼電器的通斷,接通相應的電池組與可控放電電路8之間的回路、接通該電池組中相應電池與電壓獲取電路7之間的回路,然后,微處理器3啟動放電驅動單元6,開通可控放電電路8,使得相應電池組對可控放電電路8進行1~2倍于該電池的標稱電流值進行大電流放電,將電壓獲取電路7輸出端的電壓波形根據分壓電阻R2和R3的阻值進行換算,得到該電池兩端的電壓波形——參見圖2所示,從而得到該電池的位于電壓檢測區(過了電壓的下降沿,達到穩定后的一段區域,下降沿的時間通常控制在4毫秒以內,總的放電時間控制在5~10毫秒之間)的電壓波形,然后,根據電壓跌落程度即測得的電壓值與電池的標稱電壓值之差來判定電池是否合格,當該差值≤電池標稱電壓值的12.5%,該電池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奧神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市奧神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40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