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治農作物疫病的復方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53459.8 | 申請日: | 2013-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9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孝富;劉云海;劉孝貢;李瑗;樊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富強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65/36 | 分類號: | A01N65/36;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潔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農作物 疫病 復方 中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用復方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枯黃萎病是枯萎病、黃萎病的統稱,因為枯萎病與黃萎病容易混合發生。枯黃萎病被稱為農作物“癌癥”,是影響農作物生產中最具毀滅性的病害,它們通過病原體堵塞導管、產生毒素等多種形式危害農作物。病原體還可以通過種子、土壤、水流和病殘體傳播,因此傳播速度極快,同時,此病原體能夠在農作物的各個生育期入侵發病,故防治很困難。如棉花枯黃萎病,據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統計,全國發病面積達4000多萬畝,每年損失皮棉7.5-10萬噸。通常,長江流域老棉區棉花枯黃萎病發病率超過40%,新棉區超過20%,北方棉區更為嚴重。?
目前對于農作物的此類疾病僅通過施用化學農藥進行冶療。對農作物枯黃萎病只使用抗病原體作用強的化學農藥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問題,且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容易發生藥物殘留、不利農作物正常生長等后續影響,可見,研制既能抗枯黃萎病等農作物疾病,又能防止糧食、蔬菜、水果等農藥殘留,并能兼有促進農作物生長的有機藥物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對環境無污染,對農作物和土壤無殘留,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有效防治農作物枯黃萎病,同時對番茄早疫、晚疫、灰霉病、辣椒疫病等有很好防治效果的防治農作物疫病的復方中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復方中藥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復方中藥,由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制成:?
苦參120-150、黃芩50-70、蛇床子70-90、連翹40-60、黃柏50-80、金銀花50-60、何首烏40-60、熟地黃50-60、大黃40-60。?
進一步的優選為苦參135-150、黃芩53-70、蛇床子82-90、連翹53-60、黃柏65-80、金銀花55-60、何首烏45-60、熟地黃53-60、大黃50-60。?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為:按組方劑量,將苦參、黃芩、蛇床子、連翹、黃柏加入組方藥材總量7-9倍量水,浸泡20-28h后,加入所述組方劑量的金銀花、何首烏、熟地黃、大黃,煎煮,沸騰后保持微沸2-3h,濾過得第一次濾液;向濾過后的藥材中再加入4-6倍量水,繼續煎煮,沸騰后保持微沸1-2h,濾過得第二次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1000重量份,即得。?
植物依靠維管束維持生長功能。在研究植物增粗速度時發現,植物有類似人類“脈搏”一張一縮跳動的奇異現象,每逢晴天麗日,太陽剛從東方升起時,植物就開始收縮,一直延續到夕陽西下。到了夜間,植物停止收縮,開始膨脹,并且會一直延續到第二天早晨。植物這種日細夜粗的搏動,每天周而復始,但每一次搏動,膨脹總略大于收縮。于是,植物就這樣逐漸增粗長大了。維管束(vascular?bundle)是維管植物的葉和幼莖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共同組成的束狀結構,維管束彼此交織連接,構成初生植物體輸導水分、無機鹽及有機物質的一種輸導系統-維管系統,并兼有支持植物體的作用。當植物受到寄生蟲、真菌、細菌、病毒、細菌內毒素等侵染后,維管束結構發生改變,引發枯黃萎病等疫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富強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富強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34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