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52945.8 | 申請日: | 2013-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205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于慶波;胡賢忠;劉軍祥;秦勤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1B3/08 | 分類號: | C21B3/08;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 地址: | 11081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溫 熔渣急冷干法 處理 回收 裝置 方法 | ||
1.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導渣槽、擋渣板、轉鼓、冷卻輥組、除渣輥、渣粒收集器和余熱回收裝置;擋渣板、導渣槽、冷卻輥組和除渣輥在轉鼓外表面沿轉鼓轉動方向依次排布,導渣槽和擋渣板分別位于轉鼓頂部的上方兩側,除渣輥和擋渣板與轉鼓之間留有縫隙,冷卻輥組與轉鼓外表面之間的間距為5~100mm,導渣槽與轉鼓外表面之間的間距為100~1000mm;除渣輥下方設有渣粒收集器,渣粒收集器下部設有破碎機,破碎機下方設有余熱回收裝置;所述的冷卻輥組由4~25個水冷軋輥構成,各水冷軋輥內部與冷卻水管道連通;所述的轉鼓的內表面與冷卻水管道連通;所述的除渣輥內部與冷卻水管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水冷軋輥與轉鼓之間的間隙相同,相鄰的兩個水冷軋輥之間的間距沿轉鼓轉動方向依次增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渣輥為具有齒狀工作面的軋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選用固定床、流化床、移動床或固體顆粒余熱鍋爐;當余熱回收裝置為固定床、流化床和移動床時,冷卻介質為空氣,當余熱回收裝置為固體顆粒余熱鍋爐時,冷卻介質為水。
5.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按以下步驟進行:
(1)向轉鼓內通入冷卻水,向冷卻輥組的各水冷軋輥內通入冷卻水;將高溫熔渣通過導渣槽放到轉動的轉鼓表面,此時冷卻輥組的各水冷軋輥按轉鼓轉動的相反方向旋轉,轉鼓將高溫熔渣傳輸到轉鼓與冷卻輥組之間,并將高溫熔渣擠壓成片狀,同時在轉鼓和冷卻輥組的冷卻作用下降溫;
(2)向除渣輥內部通入冷卻水,啟動除渣輥按轉鼓轉動的相反方向旋轉,降溫后的高溫熔渣被冷卻固化形成玻璃體固體渣,并被傳輸到除渣輥的位置,被除渣輥從轉鼓表面剝離,進入渣粒收集器中;
(3)進入渣粒收集器的玻璃體固體渣落入渣粒收集器下方的破碎機內,經粉碎后形成顆粒渣,再進入余熱回收裝置內,經過余熱回收后排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溫熔渣在轉鼓外表面的降溫速度為30~60℃/s。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溫熔渣急冷干法處理及回收顯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體固體渣經過破碎機形成的顆粒渣的粒度為5~50mm;顆粒渣中玻璃體的質量含量≥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5294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