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紡織品中砷(III)含量的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246485.8 | 申請日: | 2013-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37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崔成民;廖青;聶錦梅;崔新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服裝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1/73 | 分類號: | G01N21/7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紡織品 iii 含量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品中砷(III)的檢測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紡織品中可萃取微量砷(III)的檢測方法,尤其是將樣品進行氫化反應后,進行氫化物發生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ICP-AES)法檢測紡織品中微量砷(III)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砷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尤其是三價的毒性更大。砷的化合物被應用于農業,用做殺蟲劑、去籽劑與毒藥等。其他自然界接觸到砷元素的途徑包括火山灰、含砷礦物和礦石的風化和被地下水溶解。砷也能存在于食物、水體、土壤和空氣中。砷能被所有的植物吸收,但更容易在葉用蔬菜、稻米、蘋果和葡萄汁以及海產品中富集。生態紡織品標準中對砷有嚴格的限量要求。如在嬰幼兒用品中可萃取砷的含量要求低于0.2mg/kg。目前已有的檢驗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由于所用的紡織品酸性萃取液中鹽份含量較高,造成背景干擾大,影響了測定的檢測限。
2、砷、汞原子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中,原子化溫度低,原子化效率不高,工作曲線線性范圍窄,穩定性差,檢測限也較差。
3、化學法測定砷常采用蒸餾分離-鉬藍光度法測定及正丁醇萃取-砷鉍鉬藍光度法測定,載體沉淀鉬藍光度法測定銻量及孔雀綠-苯萃取光度法測定銻量,這些方法操作繁瑣,且對操作人員身體有害,而且檢測限也不高。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紡織品可萃取微量砷(III)的檢測方法,本發明采用氫化物發生-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法聯合檢測紡織品中可萃取微量砷(III)含量,克服了以上檢測方法中不足,省去了繁瑣的分離操作,提高了測定的靈敏度,檢測限高,操作簡便、快速,分析結果準確可靠,能滿足紡織品測定砷的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紡織品中微量砷的檢測方法,用氫化物發生-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法測定,所述檢驗包含試驗條件選擇、樣品處理、干擾消除、工作曲線線性關系、檢出限、相對標準偏差的檢驗步驟。
所述的紡織品中微量砷(III)檢測方法,所用儀器為:SPECTRO?CIROSCCD,德國斯派克儀器公司。
所述的紡織品中微量砷(III)的檢測方法,實驗方案為;將待測紡織品樣品剪裁,剪成5×5mm,用萃取液萃取,液萃液為酸性,可以是80ml酸性汗液,分離后,將濾液與鹽酸溶液混合,再與硼氫化鈉溶液混合,使砷(III)生成氣態的砷化氫AsH3。以高純氬氣為載氣,將AsH3引入到電感耦合等離子矩管中,在高溫下,溫度約6000~7000℃,將砷元素原子化并激發,發射出特征譜線,譜線強度與待測試液中砷元素的濃度成正比;據此可以定量分析試液中的砷(III)含量。
所述的紡織品中微量砷檢測方法,試液中砷的原子化過程為:
BH4-+H++3H2O→H3BO3+8H
2As3++8H→2AsH3+H2↑(過量)
2AsH3→2As+3H2↑
所述的紡織品中微量砷檢測方法,具體條件:
一、實驗條件
A、測定的譜線選擇:As189.042nm或As193.759nm,優選在As189.042nm的波長下進行測定。
B、儀器功率,冷卻氣流量,輔助氣流量和載氣流量的選擇:優選等離子體發生功率為1500W,冷卻氣流量14.00L/min,輔助氣流量1.20L/min,載氣流量0.40L/min。
C、鹽酸濃度的選擇:
用不同濃度鹽酸與待測液混合,再與固定濃度的硼氫化鈉溶液混合,測定待測液中砷的發射光譜強度,試驗選擇測定砷的鹽酸溶液濃度為:1.0%~4.0%(體積),優選3%(體積)。
D、氫化反應還原劑硼氫化鈉濃度的選擇:
固定鹽酸濃度,使之與待測液混合,再與不同濃度的硼氫化鈉溶液混合,測定砷的發射光譜強度,試驗選擇測定砷的硼氫化鈉溶液濃度為:1.0%~4.0%(重量),優選1.5%(重量)。
二、樣品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服裝學院,未經北京服裝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464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