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菌群去除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43194.3 | 申請日: | 2013-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22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24 |
| 發明(設計)人: | 郭宏濤;王劍英;郭玉晶;黃長龍;李情;聶新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綠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63/02 | 分類號: | A01N63/02;A01P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萬商天勤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去除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生物菌群去除功能的去除劑,特別是一種用于去除醫療器械上的生物菌群的去除劑。
背景技術
生物菌群是指黏附在特定物品表面的微生物,它們通過分泌細胞外聚合物,從而表現出與其同種浮游狀態微生物不同的特性,包括基因的轉錄、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對抗菌化合物的耐受性等。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疾病與生物菌群相關,包括:中耳炎、牙周疾病、自體性心臟瓣膜炎、囊性纖維化、前列腺炎、植入型醫療器械感染、鼻竇炎、壞死性筋膜炎、骨髓炎、感染性腎結石以及膽道感染。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感染性疾病專家估計65%的人體細菌感染均與生物菌群相關,其來源包括醫療器械、口腔科用水管路、內鏡以及傷口感染。
對于復用醫療器械而言,任何帶有精密部件或者難以徹底清洗與干燥的器械,包括以內鏡為代表的管腔器械,均容易滋生生物菌群,且手術器械表面越不平滑越容易產生生物菌群。復用醫療器械上的生物菌群對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人員的消毒滅菌操作帶來很大的挑戰。首先是生物菌群造成清洗的不充分。徹底的清洗是清洗用水、機械因素、化學因素、時間與溫度優化匹配的結果,而生物菌群的存在阻礙了清洗劑與器械表面的接觸,也屏蔽了水流沖力帶來的效果。生物菌群中的細胞外基質內有很多導水的孔道,當清洗水流作用于生物菌群時絕大部分將從孔道內流出,降低了對生物菌群的直接機械沖擊力,而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清洗。生物菌群如果不能有效地清除,即便經過了清洗后的干燥處理,殘存生物菌群中的細菌并不會死亡,而只是降低了代謝速率,仍舊會頑強地附著在器械上。同時,殘存的有機物是引起醫療器械表面改變與積層形成的重要原因,也間接會引起醫療器械表面的應力裂紋。生物菌群可引起消毒滅菌的失敗,消毒與滅菌的重要前提是消毒劑或者滅菌劑與器械表面的各個部分充分地進行接觸,然而生物菌群的存在使得醫療器械表面不能充分暴露于消毒劑或者滅菌劑。有研究發現當有機物和無機物共存的情況下污物很容易形成晶體,導致環氧乙烷、等離子以及過氧化氫滅菌的失敗。
關于生物菌群的去除,目前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但是目前大多數的醫用多酶清洗液、堿性清洗液、殺菌劑等不是專門針對生物菌群的去除而開發的,實際使用效果有限,生物菌群去除率低,使醫療器械仍然存在巨大的細菌感染隱患。
去除生物菌群的核心是去除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胞外聚合物的組成成分比較多樣,其組分因來源微生物的不同也有差異,但總的來說,胞外聚合物主要由蛋白質、多糖、核酸、糖醛酸、脂類、腐植酸、氨基酸等組成。蛋白質和多糖是其主要成分,占胞外聚合物總量的70~80%。目前,預防和去除生物菌群經常會用分散劑、表面活性劑、去污劑、酶制劑、防腐劑、殺菌劑、強堿等,它們單獨使用時,都收效甚微,經常需搭配使用或配合物理方法使用。在這些不同的組合當中,除酶制劑外,其它絕大多數是化工產品,這些化工產品在去除醫療器械上的生物菌群的應用中或會腐蝕器械,或因不易降解而污染環境。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菌群去除劑,所述生物菌群去除劑由生物酶和生物表面活劑復配而成,該生物菌群去除劑去除器械上的生物菌群的效果好,不易腐蝕器械,可自然降解,不污染環境。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生物菌群去除劑,所述生物菌群去除劑包括以下組分:
至少一種水解酶,所述水解酶的重量份為25~40份;
滅菌后的鼠李糖脂發酵液,所述鼠李糖脂發酵液的重量份為10~20份;
余量為水。
所述鼠李糖脂發酵液按中國專利CN101177696中所述方法制備,此處不再贅述。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采用的鼠李糖脂發酵液按中國專利CN101177696中的第五個實施例制備得到,并且鼠李糖脂發酵液經過滅菌處理,鼠李糖脂發酵液中的鼠李糖脂含量約為42g/L。
進一步地,所述水解酶選自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果膠酶、纖維素酶、甘露聚糖酶、溶葡萄球菌酶和溶菌酶組成的組中。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解酶為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果膠酶、纖維素酶、甘露聚糖酶、溶葡萄球菌酶和溶菌酶的組合。
具體地,所述生物菌群去除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蛋白酶????10~20份;?脂肪酶?????5份;?????α-淀粉酶??1份;
β-淀粉酶??1份;?????糖化酶?????1~6份;??果膠酶?????1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綠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綠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4319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