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AP1000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41547.6 | 申請日: | 2013-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6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韓君;楊松;馬東華;于均剛;楊圓明;和廣慶;張楠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35/00 | 分類號: | B23B35/00;B23B41/02;B23Q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劉冬梅 |
| 地址: | 066206 河北省秦***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ap1000 蒸汽 發生器 管板群孔 高效 加工 技術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板群孔的加工方法,特別是涉及應用于AP1000蒸汽發生器管板的一種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蒸汽發生器是指利用燃料或其它能源的熱能(如電能)把水加熱成為蒸汽的機械設備。
管板,就是在鋼板上鉆出比管子外徑一樣略大一些的孔,將管子穿入焊住固定,起這樣作用的一種配件。
蒸發器管板深孔加工一直是核電設備制造廠的難題,蒸發器管板深孔加工不同于單個孔或少量管孔加深孔工,此類型管板孔加工需要在長周期內保證設備、刀具、工藝等整個深孔加工系統的穩定性,以往核電管板深孔加工過程中,配套關鍵工裝(導向套、間距塊)設計不佳、BTA鉆頭選型及使用經驗不足造成刀具崩刃和刀具壽命影響控制不合理、對管板材質切削性能掌握不足或加工工藝參數選取不合理,都會影響管孔精度、直線度和光潔度,而且機床多次定位和重復定位而產生累積誤差往往造成孔位置度超差無法控制。
隨著第三代AP1000核電項目的引進和發展以及后續CAP1400核電機組的應用,管板的深孔要求不斷提高、加工難度不斷增大,AP1000蒸發器管板厚度增加到800mm,孔數量增加到20050個,孔直徑Φ17.73mm,孔深比達45,管孔精度、表面質量要求極高,必須考慮一種精度好、效率高且穩定的制造工藝滿足此類型管板群孔的加工。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本發明人對現有的管板鉆孔技術進行研究和分析,以便能制作出可以一次性加工多個孔、穩定性高、刀具使用壽命長、精度高、直線度和光潔度好、多次定位后累計誤差低的一種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人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通過使用改進的數控三軸深孔鉆床進行,該改進的數控三軸深孔鉆床包括在數控三軸深孔鉆床上安裝的管板裝卡工裝、安裝于被加工管板上的管板位移監控系統、安裝于數控三軸深孔鉆床上的刀具和安裝于數控三軸深孔鉆床上的配套工裝;該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對被加工管板進行退火熱處理,以提高數控三軸深孔鉆的切削效果;(2)采用捆綁固定法將被加工的管板固定到工作臺上,以保證在長周期打孔時被加工管板不發生移動;并在被加工管板上安裝管板位移監控系統;(3)完成對被加工管板的鉆孔工作。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第一、一種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
該方法通過改進的數控三軸深孔鉆床進行,該改進的數控三軸深孔鉆床包括在數控三軸深孔鉆床上安裝的管板裝卡工裝、安裝于被加工管板上的管板位移監控系統、安裝于數控三軸深孔鉆床上的刀具和安裝于數控三軸深孔鉆床上的配套工裝;
其中,數控三軸深孔鉆床包括工作臺1,其上設置彎板6和立柱,在立柱22上共設有上下分布的三個主軸21;其中,數控三軸深孔鉆床的排屑方式為單管內排屑;
管板裝卡工裝包括安放于工作臺1上的后V型架5a和前V型架5b;
配套工裝包括導向套23和間距塊,導向套分別設置于數控三軸深孔鉆床的三個主軸上,間距塊設置于相鄰的主軸之間;
該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對被加工管板進行退火熱處理,以提高數控三軸深孔鉆的切削效果;
(2)采用捆綁固定法將被加工管板固定到工作臺1上,使得長周期打孔時被加工管板不發生移動;并在被加工管板上安裝管板位移監控系統;
(3)對被加工管板進行鉆孔。
第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退火熱處理的退火溫度598-618℃。
第三、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數控三軸深孔鉆床所用冷卻液為T-400E型號切削油。
第四、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管板群孔高效加工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捆綁固定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被加工管板上均勻劃四中心線;
(2)將后V型架和前V型架二者的中心線與主軸平行;
(3)將被加工管板吊至后V型架和前V型架上,調整后V型架的絲杠10,粗調被加工管板位置;
(4)在被加工管板與彎板之間均勻安置可調墊鐵,調整被加工管板的位置;
(5)被加工管板調整與找正相結合,直至被加工管板四中心線和被加工管板平面找正合格;
(6)、利用鋼絲繩3、U型環2、手孔座支撐架4將被加工管板固定到工作臺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未經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415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