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機械諧振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35167.1 | 申請日: | 2013-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10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晉玲;趙暉;駱偉;袁泉;楊富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3H9/24 | 分類號: | H03H9/2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巖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機 諧振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該微機械諧振器由諧振器晶片和封裝蓋片鍵合密封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諧振器晶片包括諧振單元(1)、諧振單元下方的支撐中柱(2)、諧振單元兩側的輸入電極(3)和輸出電極(4)、與諧振器中柱連接的偏置電極(5)、電極壓焊點(6)及輸入或輸出電極與諧振單元之間的微小間隙(16),其中:
諧振單元(1)為圓盤形、圓環形、方形或多邊形平面結構,具有面內振動模態;
輸入電極(3)和輸出電極(4)位于諧振單元(1)側方且有微小間距;
支撐中柱(2)位于諧振單元(1)的振動低速點位置并與襯底的偏置電極連通,以支撐諧振單元結構;
輸入電極與諧振單元之間的微小間隙形成電容驅動力,在工作時加上交流信號可以驅動諧振單元(1)進行面內振動;諧振單元和輸出電極間的微小間隙可以實現電容變化,在輸出電極感應出穩定的諧振頻率信號;
偏置電極(5)上施加偏壓可以對諧振單元(1)的諧振頻率進行調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諧振單元(1)采用硅、碳化硅、氮化硅或金剛石材料制備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諧振器晶片周圍有接地孔陣列(7),其開孔為圓形或方形,實現大面積接地以減少射頻信號饋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諧振器晶片四周有微加熱器(8),通過控制加熱器上電流的大小來控制溫度調節。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加熱器(8)采用鋸齒狀陣列結構,由導電材料制作而成,該導電材料包括硅、多晶硅或金屬及合金。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諧振器晶片最外層是晶片封裝環(9),用于實現氣密性鍵合封裝。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裝蓋片結構包括封裝空腔(10)、金屬屏蔽層(11)、蓋片封裝環(12)、隔離層(13)和內部電學信號引出結構(14),其中:
諧振單元(1)、輸入電極(3)、輸出電極(4)與偏置電極(5)位于封裝空腔(10)中,封裝空腔(10)底部淀積金屬層材料作為外界電磁干擾的金屬屏蔽層(11);封裝空腔(10)外圍為內部電學信號引出結構的壓焊點,與諧振器晶片的壓焊點位置對應,經過鍵合互連,內部電學信號引出結構(14)從隔離層(13)下方垂直穿出鍵合環;內部電學信號引出結構(14)上覆蓋隔離層(13);隔離層(13)上是蓋片封裝環(12);晶片封裝環(9)和蓋片封裝環(12)進行氣密性鍵合;內部電學信號引出結構(14)用于將諧振器的電學信號引至封裝蓋片并引出封裝環外。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屏蔽層(11),其材料可為金、銀、銅、鉻、鋁、錫、鈦或者幾種金屬合金。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機械諧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層(13)是絕緣材料,包括氧化硅或氮化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3516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閥系統、帶有它的閥裝置和用于空氣懸架設備的閥裝置
- 下一篇:拋光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