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32466.X | 申請日: | 2013-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45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烈新;吳振宇;符國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新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55/28 | 分類號: | B29C55/28;B29K23/00;B29K25/00;B29K77/00;B29L7/00;B29L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自行車 成型 構造 離型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成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應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
背景技術
在自行車管件類復合材料成型中,內腔支撐成型材料均采用發泡聚乙烯(EPS),由于其熱收縮性能好,且熱縮溫度低,因此在各類復合材料成型中均采用這種材料,但其也存在著缺點和不足之處,如其制造成本高,這種發泡芯軸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在外面套一層薄膜,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有些造型比較特別的,無法在上面套上合適的薄膜,或者套上薄膜后,由于造型比較特別因此會有折邊和起皺現象,從而使成型出來的管件內表面粗糙。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自行車管件復合材料成型離型膜所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提供一種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的制造成型工藝如下:先由立體擠壓機熔融擠出直線型氣袋,該熱態直線型氣袋向下放進壓合模具中,然后再往壓合模具中施加氣壓,使該直線型氣袋吹脹,并形成3D立體造型結構,待加熱固化冷卻后取出即成制品。
該離型膜采用三層結構設計,外層以聚丙烯(PP)為基體材料,添加一定比例的開口劑和熱穩定劑,中間層以粘合劑為材料,粘合劑為以酸酐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EVA),內層以聚酰胺6(PA6)為基體材料,添加一定比例的開口劑和熱穩定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采用擠出吹壓工藝生產,可以擠出吹成造型各異的結構,同時取代了現有技術中發泡芯軸加薄膜的成型方式,由于該離型膜由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EVA)和聚酰胺6(PA6)材料制成,因此大大的降低了自行車管件復合成型的成本,同時可滿足各種不同構造和造型的管件成型要求,具有制造成本低、工藝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并可全面替代現有技術中的發泡聚乙烯成型工藝。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的制造成型工藝如下:先由立體擠壓機熔融擠出直線型氣袋,該熱態直線型氣袋向下放進壓合模具中,然后再往壓合模具中施加氣壓,使該直線型氣袋吹脹,并形成3D立體造型結構,待加熱固化冷卻后取出即成制品。
該離型膜采用三層結構設計,外層以聚丙烯(PP)為基體材料,添加一定比例的開口劑和熱穩定劑,中間層以粘合劑為材料,粘合劑為以酸酐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EVA),內層以聚酰胺6(PA6)為基體材料,添加一定比例的開口劑和熱穩定劑。
在使用時,將該離型膜放入模具中,然后通過吹氣孔將該離型膜吹脹,并具有一定的抗壓性能,然后再進行復合材料注塑成型,在成型固化后,通過加熱該離型膜,使該離型膜受熱收縮,再從注塑膠口抽出該離型膜即可,從而徹底取代了現有技術中使用的發泡芯軸,該離型膜將現有技術中的發泡芯軸和外薄膜的功能合二為一,采用該離型膜即可實際成型。
本發明的用于自行車成型的3D構造離型膜采用擠出吹壓工藝生產,可以擠出吹成造型各異的結構,同時取代了現有技術中發泡芯軸加薄膜的成型方式,由于該離型膜由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EVA)和聚酰胺6(PA6)材料制成,因此大大的降低了自行車管件復合成型的成本,同時可滿足各種不同構造和造型的管件成型要求,具有制造成本低、工藝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并可全面替代現有技術中的發泡聚乙烯成型工藝。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已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應理解,在不脫離由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相關保護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做出變更和/或修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新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廈門新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3246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