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結構暗場自適應光學視網膜成像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31745.4 | 申請日: | 2013-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46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軍磊;戴云;張雨東;康健;肖飛;梁波;劉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B3/12 | 分類號: | A61B3/12;A61B3/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盧紀 |
| 地址: | 610209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構 暗場 自適應 光學 視網膜 成像 | ||
1.一種結構暗場自適應光學視網膜成像儀,包括光源,光學系統,結構暗場實現裝置,自適應光學裝置以及計算機;光源包括信標光源(1)和照明光源(4);光學系統包括準直透鏡(2)、第一反射鏡(3)、照明物鏡(5)、第一分光棱鏡(6)、第二分光棱鏡(7)、補償片(8)、光束匹配系統(10)、光束匹配系統(12)、第二反射鏡(13)、第三分光棱鏡(14)、第三反射鏡(16)和成像透鏡(17);所述結構暗場實現裝置包括環形光闌(20)和圓孔光闌(21),所述圓孔光闌(21)必須置于第三分光棱鏡(14)和成像透鏡(17)之間;所述自適應光學裝置包括波前探測裝置(15),波前校正器變形鏡(11)及控制裝置計算機(19);工作時首先打開半導體信標光源(1),該信標光源(1)經由準直透鏡(2)、第一反射鏡(3)、第一分光棱鏡(6)和第二分光棱鏡(7)組成的信標光路照明眼底,從眼底反射的光通過由光束匹配系統(10)、變形反射鏡(11)、光束匹配系統(12)、第二反射鏡(13)和第三分光棱鏡(14)組成的波前探測光路后進入波前探測裝置(15);波前探測裝置(15)將所探測的信號送至計算機(19)進行波前復原計算和閉環控制計算,得到變形反射鏡(11)的控制電壓信號;控制電壓信號經數模轉換和高壓放大,驅動變形反射鏡(11)校正人眼像差;自適應光學系統閉環校正完畢后,啟動照明光源(4);光源(4)發出的光經由照明物鏡(5)、環形光闌(20)、第一分光棱鏡(6)和第二分光棱鏡(7)組成的照明光路形成環形光,通過人眼光學系統照射眼底視網膜;由視網膜直接反射的光依然按照原光路反射,該光束進入由光束匹配系統(10)、變形反射鏡(11)、光束匹配系統(12)、第二反射鏡(13)、第三分光棱鏡(14)、環形光闌(21)、第三反射鏡(16)和成像透鏡(17)組成的成像光路;由于圓孔光闌(21)的半徑與環形光闌(20)的內徑相同,因此該光束被圓孔光闌過濾掉,無法參與成像;被視網膜散射回來的光進入成像光路;該光束中的大部分光可以通過圓孔光闌(21)參與成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暗場自適應光學視網膜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光闌應置于照明物鏡(5)和第一分光棱鏡(6)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暗場自適應光學視網膜成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光闌(20)的位置有另外一種方案;即環形光闌(21)置于第一分光棱鏡(6)與第二分光棱鏡(7)之間,即為照明光路和信標光路的共光路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3174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