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減少超低碳鋼絮流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30266.0 | 申請日: | 2013-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62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鵬飛;簡龍;毛志勇;趙志剛;郭猛;孫艷霞;康永弟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7/10 | 分類號: | C21C7/10;C21C7/06 |
| 代理公司: | 鞍山華惠專利事務所 21213 | 代理人: | 趙長芳 |
| 地址: | 114021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少 低碳鋼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煉鋼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二次精煉功能的RH(真空循環脫氣爐)工序減少超低碳鋼絮流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煉鋼廠在生產超低碳(碳含量在0.0030%以下)IF鋼時,普遍采用鐵水預處理—轉爐—真空處理—連鑄的生產工藝,按照《IF鋼操作指導》進行生產。在轉爐出鋼后加入鋁造渣球,RH抽真空處理后,上機澆注。該生產工藝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在RH抽真空處理過程中頂渣未改質,且產生的Al2O3未進行球化處理,在澆注過程中經常發生絮流的問題,而且需要更換2-3支水口才能將6罐鋼澆注下來,不僅影響了鋼的質量和可澆性,而且增加了備件消耗和費用支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超低碳鋼絮流的方法,旨在減少澆注過程中換水口的次數,避免IF鋼在澆注過程中出現絮流現象,從而提高鋼水的可澆性,降低生產成本。
為此,本發明所采取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減少超低碳鋼絮流的方法,其具體步驟為:
1、轉爐鐵水比>88%,出鋼溫度控制在1700-1750℃,降低RH鋁氧升溫的幅度;
2、控制出鋼氧含量,使出鋼氧值在600-800ppm的比率達到95%以上;
3、出鋼后,根據出鋼氧值向鋼渣表面加入鋁粉,具體加入量為:
加入鋁粉后,吹氬30-60s;
4、RH在脫碳結束后,按每噸鋼0.18-0.2kg的比例加入硅鐵,進行預脫氧,凈循環3min后,定氧,根據定氧值加入鋁線段進行終脫氧和調整鋼水鋁成分;
5、加鋁后,通過提升氣體管向真空室中吹入CaO與CaCO3的混合物,CaO與CaCO3配比為:1:2,吹入量為0.37-0.40kg/噸鋼;
6、破空后到連鑄開澆時間控制在25-31min,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促進夾雜物的上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可減少水口消耗,使每個澆次換水口數由2支減少為1支;可使塞棒的開口度保持在75-85mm之間,有利于夾雜物的上浮,加快上浮速度,極大提高鋼水的可澆性,避免IF鋼在澆注過程中出現的絮流現象,提高鋼的內在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260噸轉爐,生產CSC鋼種為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1、鐵水在脫硫前測溫1330℃,鐵水兌入量240t,廢鋼裝入量30t,鐵水比(鐵水量/鐵水量+廢鋼量)為88.9%。出鋼溫度控制在1710℃,降低RH鋁氧升溫的幅度。
2、控制出鋼氧含量,出鋼氧值在700ppm控制。
3、出鋼后,向鋼渣表面加入50kg鋁粉,加入鋁粉后,吹氬30s。
4、將鋼水吊至RH處理,RH抽真空14min脫碳結束后,加入50kg硅鐵進行預脫氧,凈循環3min后,定氧,根據定氧值加入鋁線段進行終脫氧和調整鋼水鋁成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302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