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冷器接口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28891.1 | 申請日: | 2013-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221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祥伍;蘇成云;李軍;李微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 地址: | 261205 山東省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冷器 接口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冷器接口,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用于連通變速箱與油冷器的接口,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變速箱內油液的冷卻直接影響到變速箱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目前,變速箱內油液的冷卻方式包括內置式冷卻裝置或外置式冷卻裝置,外置式冷卻裝置包括油冷器,油冷器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與變速箱的出油口和進油口通過油管連接,安裝時需要將進油管的一端與變速箱的進油口連通,將出油管的一端與變速箱的出油口連通,然后調整進油管與出油管,將進油管的另一端與油冷器的出油口連通,將出油管的另一端與油冷器的進油口連通,安裝過程中需要多次調整,操作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油冷器接口,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安裝不便的缺陷,采用本發明的油冷器接口后,具有安裝方便的優點。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油冷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包括連通變速箱與油冷器的進油管路和出油管路,進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之間設有連接板。
一種優化方案,所述進油管路包括進油螺栓和進油管,進油螺栓和進油管之間連通有進油接頭。
另一種優化方案,所述出油管路包括出油螺栓和出油管,出油螺栓和出油管之間連通有出油接頭。
再一種優化方案,所述進油螺栓和出油螺栓分別包括螺栓本體,螺栓本體的螺桿上設有連通的軸向油道和徑向油道。
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進油接頭和出油接頭分別采用P型管接頭。
再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P型管接頭與螺栓本體的頭部及變速箱殼體之間分別設有密封墊圈。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包括過油螺栓和油管,過油螺栓和油管之間連通有管接頭,過油螺栓與變速箱油路連通,油管與油冷器連通,所述油管包括進油管和出油管,進油管和出油管之間設有連接板,連接板的結構根據變速箱進出油口之間的距離及油冷器進出口之間的距離確定,安裝時,過油螺栓與變速箱殼體固定連接后,在連接板的固定作用下,油管可直接與油冷器連通,避免反復調試,安裝方便。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油冷器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油冷器接口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過油螺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進油螺栓,2-進油接頭,3-進油管,4-出油螺栓,5-出油接頭,6-出油管,7-密封墊圈,8-連接板,9-螺栓本體,10-軸向油道,11-徑向油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油冷器接口,包括進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進油管路包括進油螺栓1和進油管3,進油螺栓1和進油管3之間連通有進油接頭2,所述出油管路包括出油螺栓4和出油管6,出油螺栓4和出油管6之間連通有出油接頭5,進油管3和出油管6之間設有連接板8,連接板8的兩端分別與進油管3和出油管6固定連接。
所述連接板8的結構根據變速箱的進出油口之間的距離及油冷器進出口之間的距離進行推算確定,所述連接板8的結構包括連接板的長度、寬度和折彎形式,寬度決定連接板8的強度和剛度,因此,為了保證在生產及運輸過程中不易扭曲、折彎等變形或者損壞,連接板8的寬度不宜過小;連接板8兩端折彎后分別與進油管3和出油管6焊接,所述連接板8的折彎形式根據進油管3和出油管6與連接板8的連接部位的具體結構確定,所述折彎要保證連接板8與進油管3和出油管6的焊接面積,從而保證焊接牢固可靠。
所述進油螺栓1和出油螺栓4采用過油螺栓,如圖3所示,所述過油螺栓包括螺栓本體9,螺栓本體9的螺桿上設有連通的軸向油道10和徑向油道11,所述過油螺栓與變速箱連接,徑向油道11與變速箱的油路連通。
所述進油接頭2和出油接頭5采用P型管接頭,P型管接頭的腔體與螺栓本體9的徑向油道11連通。
所述進油管3和出油管6采用硬質油管,所述油管的一端與P型管接頭連通,油管的另一端與油冷器連通。
為了保證油冷器接口的密封性,所述P型管接頭與螺栓本體9的頭部及變速箱殼體之間分別設有密封墊圈7,本實施例中密封墊圈7采用組合密封墊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288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機房的數據傳輸系統及其通信連接裝置
- 下一篇:天饋系統駐波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