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頻偏估計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27682.5 | 申請日: | 2013-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43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魏繼東;高明;李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5/03 | 分類號: | H04L25/03;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田紅娟;龍洪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估計 方法 裝置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頻偏估計的方法和裝置,該方法包括:利用N個導頻符號組得到M個頻偏初始值,每個導頻符號組包括兩個導頻符號,且至少兩組導頻符號的時域間隔不同;計算兩兩頻偏初始值的差值;確定全部或部分差值對應的頻偏值區(qū)間范圍;根據所述頻偏值區(qū)間范圍對頻偏初始值進行處理得到最終頻偏值。本發(fā)明方法和裝置可降低實現的復雜度。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頻偏估計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新一代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要求具備高速率、高頻譜效率、大容量的多媒體數據傳輸能力。在無線環(huán)境下高速數據傳輸會產生嚴重的頻率選擇性衰落,而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OFDM)技術正是因為它的一些突出的優(yōu)點,脫穎而出,成為新通信時代的主流技術,成為矚目的焦點。OFDM技術除了具有頻譜利用率高、抗多徑衰落、實現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簡單等優(yōu)點。但同時要求子載波之間滿足相互正交的特性,對頻偏比較敏感。產生頻偏的主要因素,其一是由于天線晶振所帶來的固定頻偏,該值相對比較小。其二就是由于UE移動所帶來的多普勒頻偏值,該值的大小與載頻和UE的移動速度有關。隨著速度的增加或者載波頻率的增大都會導致多普勒頻偏的增大,此問題尤其是在高速場景下尤為突出,比如速度為1200kph,載波頻率為2.1G或者2.6G時,最大單倍多普勒頻偏值則達到2331Hz或者2886Hz。
因此,頻偏問題成為OFDM技術核心問題之一,目前已有很多通信工程師提出了各種頻偏問題的解決方法,主要分為兩類,其一是Data-aided估計方法,比如雙導頻頻偏估計算法,該類方法主要是針對小頻偏的解決方法,精度比較高,而且實現也相對比較簡單;其二是NoData-aided的估計方法,此類方法可以解決較大頻偏的問題,但是精度相對比較低,而且存在眾多的局限性,比如受限于單用戶等。另外,為了能夠解決大頻偏的問題同時要保證估計精度,很多文獻提出通過采用兩次估計和補償的方法實現,雖然一定程度提高了頻偏估計的精度,但同時增加了成本和實現的復雜度,而且最終的估計精度與兩次估計和補償精度有關,一旦其中估計誤差擴大尤其是第一次估計精度較低的情況下有可能導致最終估計誤差的擴大。另外,算法的復雜度也是我們關注的一個主要關鍵,如果一個算法復雜度過高,即便估計精度很高,由于成本和硬件實現能力導致無法實現,尤其是UE側由于硬件的限制,復雜的算法無法實現,而且同時要解決大頻偏的問題也成為一個關注的難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頻偏估計的方法和裝置,以解決現有較大頻偏情況下的頻偏估計方法復雜度高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頻偏估計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利用N個導頻符號組得到M個頻偏初始值,每個導頻符號組包括兩個導頻符號,且至少兩組導頻符號的時域間隔不同;
計算兩兩頻偏初始值的差值;
確定全部或部分差值對應的頻偏值區(qū)間范圍;
根據所述頻偏值區(qū)間范圍對頻偏初始值進行處理得到最終頻偏值。
進一步地,確定全部或部分差值對應的頻偏值區(qū)間范圍的步驟包括:預置差值判決門限區(qū)間與頻偏值區(qū)間范圍的對應關系;根據所述對應關系,確定所述差值所在判決門限區(qū)間對應的頻偏值區(qū)間范圍。
進一步地,根據所述頻偏值區(qū)間范圍對頻偏初始值進行處理得到最終頻偏值的步驟包括:
根據差值對應的判決門限區(qū)間判斷是否存在發(fā)生反轉的頻偏初始值;
根據預置的頻偏值區(qū)間范圍對應的還原值對發(fā)生反轉的頻偏初始值進行處理得到還原后的頻偏值;
根據所述還原后的頻偏值和未發(fā)生反轉的頻偏初始值得到最終頻偏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276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