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將土壤無效磷轉化為有效磷的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21708.5 | 申請日: | 2013-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336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牛曉君;王瑾豐;魏愛書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17/00 | 分類號: | C09K17/0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宮愛鵬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土壤 無效 轉化 有效 微生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能將土壤無效磷轉化為有效磷的微生物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極其重要的物質基礎,磷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目前在我國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本身所含磷大多呈無效態,但是促進植物生長所需的磷主要是可溶性磷酸鹽。由于土壤酸度的影響和磷肥的固定作用以及植物的低利用性,使用示蹤磷肥料,測定當季作物對磷肥的吸收率只有10%-30%。
由于缺乏配方施肥,為了求得高產,菜農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最終導致土壤中磷大量富集。土壤中富集的磷95%以上為無效磷,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會影響植物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同時磷過量會影響土壤的酸堿度,進而影響土壤中的微生物。此外,土壤中磷大量富集也會導致水體磷含量的提高,污染水體而使水體富營養化,破壞生態環境。20世紀80年代以來,蔬菜大棚大力發展,由于其很弱的雨水淋溶作用,磷的利用率進一步下降。
要解決土體中磷過量的問題,目前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解磷菌肥。關于解磷增效的機理普遍認為主要是由于解磷菌株的在代謝和活動中產酸或土壤環境由于有機質腐解作用產酸,沉積在土壤中的以無機磷酸鹽形式存在的磷在酸性條件下解出,難溶有機磷酸鹽則是通過解磷微生物的礦化作用被解出。但是由于菌劑施加不均勻等原因,土壤中能被植物所利用的有效磷分布并不均勻,植物吸收利用受到部分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將土壤無效磷轉化為有效磷的微生物方法,能提高土壤中無效磷的利用率。將無效磷轉化為有效磷可提高植物對土壤磷的利用率,本發明采用的方法是對水稻田的土樣采用自制的厭氧混合連續流反應裝置進行培養,從中富集具有產磷化氫能力的混合菌株,然后將現有的產堿性磷酸酶的菌株與具有產磷化氫能力的菌株混合,制成微生物制劑,最后將微生物制劑施加到植物的根際土中以實現將土壤中的無效磷轉化為有效磷。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將土壤無效磷轉化為有效磷的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有覆水的水稻田中取土樣,在ORP≤-300mV的厭氧環境中、避光且持續添加培養基進行培養,從中富集具有產磷化氫能力的混合菌株;
(2)將微生物菌劑與水稻土混合,然后將上述混合物與產堿性磷酸酶菌株混合均勻,經干燥制得微生物菌劑。
優選地,所述微生物菌劑、水稻土與堿性磷酸酶菌株的質量比為1:2:1,所述水稻土含水量≤10%。
優選地,所述培養基為:酵母膏0.13g,KH2PO40.5g,K2HPO40.5g,MgSO4·7H2O0.12g,CaCl20.12g,(NH4)2Fe(SO4)2·6H2O0.11g,pH6.10~7.10;碳源為葡萄糖1.0g,乙酸鈉0.15g,氮源為蛋白胨1.0g,氯化銨0.15g,蒸餾水1000ml。
優選地,所述產堿性磷酸酶菌株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
優選地,步驟(1)所述土樣還經如下預處理:將所取得土樣置于磷化氫濃度為200ppm的密封容器中,置于搖床上運行24小時,再在大氣環境中置于搖床運行10min,靜止20min;以上操作為一個周期,連續三個周期。
優選地,步驟(2)所述干燥的條件為溫度35℃,時間5小時,水份控制≤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2170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備胎蓋板的生產工藝
- 下一篇:電動汽車充電電池智能更換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