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加氫原料中砷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20155.1 | 申請日: | 2013-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124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夏少青;王國旗;王書旭;劉瑞萍;相春娥;聶程;劉曉步;劉傳強;胡耀強;孫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67/02 | 分類號: | C10G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謝小延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脫除 催化 汽油 加氫 原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加氫原料中砷的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固定床加氫工藝進料中的砷、以滿足后續催化汽油加氫反應要求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催化汽油加氫是一種對催化裂化汽油進行加氫處理以使其硫含量滿足國家車用汽油排放標準的方法。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環保對成品油質量標準日益提高,其中,對車用汽油產品中的硫含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催化裂化汽油做為煉油廠汽油調合組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硫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煉油廠成品汽油質量能否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因此,催化汽油加氫技術做為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方法之一,越來越受到煉油技術領域的重視。
催化汽油加氫采用固定床技術對催化裂化汽油進行加氫處理,催化裂化汽油在一定的溫度、壓力下與氫氣混合,進入加氫反應器進行加氫反應脫除其中的硫化物。該固定床加氫反應器中裝有Ni-Mo和Co-Mo系列加氫催化劑,需要嚴格控制催化汽油原料中的重金屬尤其是砷的含量,一般要求控制在20ppbw以下,以防止加氫催化劑發生永久性中毒、失活。但通常,催化汽油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砷,不同地區原料砷含量不同。當催化汽油原料中的砷含量高于20ppbw時,就需要對催化汽油進行脫砷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催化汽油固定床加氫工藝中Ni-Mo和Co-Mo系列加氫催化劑對原料中砷含量的要求,提供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加氫原料中砷的方法,使進料中砷含量滿足后續加氫反應要求,從而延長加氫反應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和裝置的運轉周期。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加氫原料中砷的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該方法適用于采用固定床加氫工藝對催化裂化汽油進行加氫處理的裝置、加氫催化劑采用Ni-Mo和Co-Mo系列催化劑、當原料中的砷含量高于20ppbw的情況。
(2)催化裂化汽油進入加氫裝置后首先進入到聚結脫水器進行聚結脫水,使其中的游離水含量到達100ppm的要求。
(3)脫水后的催化裂化汽油以下進上出的形式進入到脫砷反應器中,該脫砷反應器可以是一臺,也可以是兩臺(一開一備),或者是兩開并聯,視進料量多少而定。
脫砷反應器入口溫度為催化汽油進料溫度,通常為40℃,入口壓力為催化汽油進料壓力,通常為0.5~1.0MPag,體積空速1.5~2.0h-1。具體工藝條件可以根據原料性質具體確定和優化。
脫砷反應器底部進料入口處設置進料分配器,使液體進料分布均勻。
脫砷反應器下部進料管線上設置高溫循環干燥氮氣管線,以保證脫砷反應器內催化劑在干燥、無水的工況下投入使用。
(4)脫砷反應器上部出口物料直接進入加氫反應單元。
通過本發明的實施,可以使催化裂化汽油原料中砷含量達到20ppbw以下,滿足后續加氫反應要求,從而延長加氫反應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和裝置的運轉周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加氫原料中砷的方法工藝流程示意圖。
其中:1-催化裂化汽油原料,2-聚結脫水器,3-脫砷反應器1,4-脫砷反應器2,5-高溫循環干燥氮氣,6-進料分配器,7-砷含量合格的催化裂化汽油。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脫除催化汽油加氫原料中砷的方法如圖1所示,催化裂化汽油1進入加氫裝置后首先進入到聚結脫水器2進行聚結脫水,使其中的游離水含量到達100ppm的要求。脫水后的催化裂化汽油以下進上出的形式經過進料分配器6進入到脫砷反應器3和脫砷反應器4中,脫砷反應器上部出口物料為砷含量合格的催化裂化汽油7。脫砷反應器3和脫砷反應器4投用前需引入高溫循環干燥氮氣5進行干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2015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