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2-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9956.6 | 申請日: | 2013-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50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葉樂平;李昌崇;朱雪瓊;蘇苗賞;張園海;余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
| 主分類號: | C07D239/74 | 分類號: | C07D239/74;C07D409/04;C07D405/04;C07D239/72;B01J23/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龔燮英 |
| 地址: | 325027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取代 喹唑啉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1.一種式(I)所示2-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銅化合物和鈰化合物組成的雙組分催化劑、銨源化合物、堿和氧氣存在下,于反應溶劑中由式(II)鄰氨基芐醇化合物與式(III)芳香醛化合物進行反應而制得所述式(I)化合物;
其中R各自獨立地選自C1-C6烷基、鹵素、鹵代C1-C6烷基、鹵代C1-C6烷氧基或硝基;
n為0-4的整數;
Ar選自如下(A)-(D)中任一基團:
其中R1獨立地選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鹵素、鹵代C1-C6烷基或鹵代C1-C6烷氧基;
m為0-5的整數;
X、Y各自獨立地選自N、O或S。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化合物為一價銅化合物、二價銅化合物或兩者的混合物。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化合物為CuCl、CuBr、CuI、Cu(OTf)、Cu2SO4、Cu2S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或為CuCl2、CuBr2、CuI2、CuSO4、乙酸銅、乙酰丙酮銅、Cu(OTf)2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鈰化合物選自Ce(NO3)3、CeCl3、Ce2(SO4)3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或它們的水合物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銨源化合物為氯化銨、硫酸銨、乙酸銨、氨水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為堿金屬的氫氧化物或堿金屬的碳酸鹽。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溶劑為乙腈、四氫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二氯甲烷、二甲基亞砜(DMSO)、2-甲基四氫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正己烷、乙醚、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丁醇、戊醇、己醇、丙酮中的一種或多種。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應溫度為60-120℃;反應時間為12-30小時。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式(II)與式(III)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1-3,和/或
式(II)化合物與銅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0.05-0.3,和/或
式(II)化合物與鈰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0.05-0.3,和/或
式(II)化合物與銨源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1-3,和/或
式(II)化合物與堿的摩爾比為1:1-3。
10.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銅化合物為CuCl,和/或
所述鈰化合物為Ce(NO3)3或Ce(NO3)3·6H2O,和/或
所述堿為KOH,和/或
所述銨源化合物為氯化銨,和/或
所述反應溶劑為乙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未經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995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