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電子材料和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9268.X | 申請日: | 2013-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82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錦海;戴雷;陳金鑫;蔡麗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11/06 | 分類號: | C09K11/0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紅 |
| 地址: |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電子 材料 電致發光 器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型的有機電子材料,通過真空蒸渡沉積成薄膜,作為電子傳輸材料和磷光主體材料應用在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上,屬于有機電致發光器件顯示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作為一種新型的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寬視角、低能耗、效率高、薄、色彩豐富、響應速度快、適用溫度范圍廣、低驅動電壓、可制作柔性可彎曲與透明的顯示面板以及環境友好等獨特優點,因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技術可以應用在平板顯示器和新一代照明上,也可以作為LCD的背光源。自1987年柯達公司的Tang等利用真空薄膜蒸鍍技術,用8-羥基喹啉鋁(Alq3)作為發光層,三苯胺衍生物作為空穴傳輸層做出的夾心式雙層器件,在10V的驅動電壓下,發光亮度達1000cd/m2(Tang?C.W.,Vanslyke?S.A.Appl.Phys.Lett.1987,51,913-916)。這一突破性進展,引起了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掀起了人們對有機電致發光研究和應用的熱潮。隨后,于1989年,主客體技術的發明,更是極大提高了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發光效率和工作壽命。1998年,Forrest等發現了電致磷光現象,突破了有機電致發光量子效率低于25%的理論限制,提升到100%(Baldo?M.A.,Forrest?S.R.Et?al,Nature,1998,395,151-154),使得有機電子發光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拓寬了其研究領域。
一個經典的三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含有空穴傳輸層,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其中器件的電子傳輸層,傳統使用的是Alq3,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熱穩定性,但是其發很強的綠光和較低的電子遷移率,影響了它的產業化應用。隨后,一些具有優越性能的電子傳輸材料如TPBI,BCP,Bphen等也廣泛應用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上。而現有發光層材料基本可以分為兩類,分別為熒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往往采用的是主客體摻雜技術。CBP(4,4′-bis(9-carbazolyl)-biphenyl)是一個具有高效和高三線態能級的磷光主體材料,當CBP作為主體材料時,三線態能量能夠順利地轉移到磷光發光材料,從而產生高效的紅光和綠光材料。但是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體材料,往往由于其的熱穩定性和制備得到的器件壽命短而限制它們的應用。
盡管經過20年的發展,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有機材料也隨之不斷的發展進行中,但是,符合市場化需求的且具有良好的器件效率和壽命,以及很好性能和穩定性的材料還是很少。
熒蒽作為電致發光材料,應用廣泛,可以作為電子傳輸材料,空穴傳輸材料,發光材料,但是報道的文獻要么沒有詳細描述器件性能,要么器件的效率比較低以及較低的器件穩定性,本發明就是在熒蒽的基礎上發明一系列新型化合物,并且應用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一種高效的新型有機電子傳輸和磷光主體材料的合成,以及在器件上的應用,提供高性能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和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有機電子材料具有化學式(I)或者化學式(II)的化學結構式:
其中,
R1-R5中任意四個為氫,另一個為C1-C6烷基、C7-C24的芳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選自N、O、S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環基、三芳香甲硅烷基、二芳胺基、二芳香氧磷基、芳香羰基、芳硫基;或者
R1、R3、R5為氫,R2、R4分別獨立為C1-C6烷基、C6-C24的芳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選自N、O、S的雜芳環、三芳香甲硅烷基、二芳胺基、二芳香氧磷基、芳香羰基、芳硫基;
A獨立地表示為C(R6)2、N(R7)、S、O、P(R8)、S(O)2或者B(R9),R6-R9獨立地表示為氫、氘、C1-C6烷基、苯基、C1-C6烷基苯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選自N、O、S的雜芳基,或兩個R6與C之間形成環狀結構。
優選,R1-R5優選為芴基、C1-C4烷基或苯基或萘基取代的五元或六元雜芳環基、二苯基胺基、苯萘胺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苯基氧磷、苯基羰基、苯基硫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926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