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ANSYS預測CMT焊縫形狀尺寸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17892.6 | 申請日: | 2013-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60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董重里;吳開源;蘭艷林;林介東;聶銘;李順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 地址: | 5100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ansys 預測 cmt 焊縫 形狀 尺寸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有限元(ANSYS)的預測冷金屬過渡(Cold?Metal?Transfer,CMT)焊縫形狀尺寸的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制造業對焊接生產過程提出了高質量和高效率的要求。為了提高焊接質量,要求減少焊接過程中電弧對母材的熱輸入,從而減小工件殘余變形量和熱影響區尺寸。
冷金屬過渡(Cold?Metal?Transfer,CMT)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性的短路過渡技術,實現了無電流狀態下的熔滴過渡,當發生短路時,焊絲即停止前進并自動地回抽,在這種方式中,電弧自身輸入熱量的過程很短,短路發生,電弧即熄滅,熱輸入量迅速地減少,相對于傳統的MIG/MAG焊接過程而言,電弧溫度和熔滴溫度比較低,熱輸入更小。
過去在焊接過程中,焊縫幾何尺寸的測定是在焊接之后,在焊縫長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分別截取焊縫的橫截面試樣,制成宏觀金相試樣后,利用讀數顯微鏡(分辨率為0.01mm)測定熔深、熔寬等幾何參數,并在進行大量的工藝試驗后,經過反復測量,取若干次的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這種方法過程比較繁瑣,尤其是在顯微鏡下讀數時受主觀因素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焊縫形狀尺寸的準確度,進而不能夠準確分析焊接質量。
為了實現CMT焊接工藝的工業應用,須解決這種新型焊接方法的關鍵工藝理論問題,對CMT過程進行有限元計算,定量分析相應的焊接溫度場與焊縫形狀尺寸,將為這種新工藝的參數優化提供基礎數據。為了充分反映過程的物理本質,應充分考慮熔池內部流場的作用以及熔池表面的變形,但是,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應抓住過程的主要特點,將模型和計算過程簡化。因此,將CMT作為適當熱源作用下的固體熱傳導問題來處理,將著重點放在焊縫形狀尺寸的預測上,加快計算分析的速度。
例如技術文獻資料中的“基于有限元分析對新型DE_GMAW焊縫尺寸預測”(張明賢,武傳松,李克海等.焊接學報,2007,02)利用SYSWELD軟件,采用高斯熱源對DE_GMAW焊縫尺寸進行預測。由于SYSWELD主要功能是對焊后工件組織、變形、應力應變的分析,故對焊接溫度場模擬過程的處理相對簡單一些,沒有考慮各種力對熔池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基于ANSYS預測CMT焊縫形狀尺寸的方法,本方法過程簡便、預測快速準確,且考慮到各種力對熔池的影響、結果客觀。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ANSYS預測CMT焊縫形狀尺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采集焊接過程數據
包括:
焊接參數:焊接電流、焊接電壓、送絲速度和焊接速度;
材料熱物性參數:熱傳導系數、比熱、密度和散熱系數;
初始信息:焊件尺寸和環境溫度;
(2)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對焊縫余高的處理:在有限元分析中,焊縫的余高預先加到工件上,在計算過程中采用單元激活的方法處理;為了簡化計算,設余高橫截面輪廓曲線為:y=ax2(a<0),如圖1所示;θ根據焊接工藝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選取,由圖1可以看出
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未經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78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