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菱形雙向止退倒齒的Ω型人工頸椎間盤植入假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7243.6 | 申請日: | 2013-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009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汪濤;高亞軍;李敏;王晨玥;王陽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紀昌 |
| 地址: | 21001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菱形 雙向 止退倒齒 人工 頸椎 植入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頸椎間盤植入假體,特別是涉及一種帶菱形雙向止退倒齒的Ω型人工頸椎間盤植入假體。
?
背景技術
????人體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頸椎病以椎間盤突出為主要致病原因,退變程度輕的,需要進行頸前路的一個或兩個節段的減壓。傳統的頸前路融合手術切除病變的椎間盤,植入自體骨、異體骨或人工骨,部分患者還需要加用鈦板內固定,這些手術的最終目的是解除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并融合病變的運動節段。近年來,醫學界發現脊椎融合的后遺癥,因為頸前路融合術后病變相鄰節段代償性的運動增加,脊椎力量的重新分配,容易造成鄰近椎間盤的退化甚至病變。一般每融合一節脊椎就會減少七至十度的脊椎活動范圍,導致病人生活的不便。盡管頸椎前路融合手術對治療頸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近期效果滿意,但長期存在的鄰近節段的椎間盤退變加速問題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從關節融合術到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一項外科技術革命,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能在進行脊髓減壓并提供穩定的同時保持手術節段的生理活動度,更加符合頸椎活動的生物力學特點,可避免鄰近節段椎間盤退變加速,為頸椎病的外科治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標準。人工頸椎間盤假體研發得益于人體其他人工關節幾十年的制造經驗,是目前最精巧的人工關節,比蠶豆略大。人工椎間盤是一項變革性技術,為更多患者提供了脊椎融合手術的替代方法。國內外目前常見的適用于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的人工頸椎間盤產品比較多,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的人工頸椎間盤有Bryan?假體Prodisc-C假體?Prestige假體?PCM假體等。雖然各種假體材料、形態各異,但這些假體普遍存在以下缺點:一是常見的人工頸椎間盤產品結構繁瑣、手術相對復雜,易造成異位骨化問題。由于現有的產品不能很好地恢復和維持椎間隙的高度、保持節段穩定性,而引起非典型性骨化。二是常見的人工頸椎間盤產品抗疲勞和抗磨損性能差,疲勞斷裂、疲勞磨損導致假體易產生磨損顆粒,磨損碎粒可引起無菌性骨質吸收,導致假體置換失敗,術后易發生并發癥;三是公知的彈性人工頸椎間盤假體選用的是鈷鉻合金、鈦合金Ti6Al4V或純鈦材料,這幾種材料的假體在植入頸椎椎間隙后均不能夠很好的恢復正常頸椎節段的運動功能。
中國專利申請200620112142公開了一種“彈片式人工椎間盤”,雖然該方案采用了呈馬蹄形的彈片,并在彈片的上下側分別設置有復數個倒勾等措施來實現與患者正常的椎間盤配合運作的目的,但是還存在以下主要不足:一是從生物物理學角度來看,該彈片的上下側呈對稱結構,既不能滿足人體頸椎的生理前凸,也不能很好的填充椎間隙,使得椎間盤的屈曲、伸展運動和壓縮減震功能受到限制,所以馬蹄形彈片還不是最佳的彈性體;二是彈片的上下側分別設置的倒勾僅具有單向止退功能,且易造成假體以及椎體表面的應力集中;三是對彎曲弧度和高度缺乏精密性設計手段,使得植入假體不能很好地恢復和維持椎間隙的高度、保持節段的穩定性。四是現有一體化彈片式人工頸椎間盤植入后節段活動度與正常頸椎節段活動度相差較大,不能夠很好地恢復正常頸椎節段的運動功能。
綜上所述,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已成為當今人工植入假體技術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題之一。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帶菱形雙向止退倒齒的Ω型人工頸椎間盤植入假體,本發明能夠滿足長壽命抗疲勞性能的要求,極大地保留病變節段的活動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根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帶菱形雙向止退倒齒的Ω型人工頸椎間盤植入假體,它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本體為上下端板一體化的Ω型非接觸的彈性結構,該本體上下端板外表面上分別對稱設置菱形雙向止退倒齒,本體的下端板長度為10~16mm、上端板長度比下端板短1mm,本體上下端板的間距為2~3.5mm。本發明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是:本體上下端板一體化的Ω型非接觸的彈性結構的后端彎曲段高度為3.5~6.5mm、后端彎曲段厚度為0.6~1.2?mm;本體上下端板外表面上分別對稱設置的菱形雙向止退倒齒均為3個椎骨錨固倒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72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楔形透鏡的檢測裝置和檢測方法
- 下一篇:基于啁啾脈沖放大生成激光脈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