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混合消能減振阻尼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17025.2 | 申請日: | 2013-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918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戴靠山;毛日豐;向志華;蔣鑫;魯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30 | 分類號: | F16F9/30;F16F7/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張磊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消能減振 阻尼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消能減振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混合消能減振阻尼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控制機制的不同,?結構減振控制分為被動控制(包括基礎隔振、耗能減振)、主動控制、混合控制及半主動控制。目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為被動控制,比較熟悉的如調諧質量阻尼器、調諧液體阻尼器、顆粒阻尼器等;具體耗能裝置包括(1)摩擦耗能器(2)粘(彈)性阻尼器(3)金屬阻尼器(4)自耗能減振元件等。許多學者對這些阻尼器作用的原理、優(yōu)化方法作了大量研究,工程技術成熟,減振效果穩(wěn)定。但在工程廣泛應用中,這些阻尼裝置也顯露出一些不足。例如,多數阻尼器作用機理單一、減振能力有局限;另外,一些阻尼裝置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xiàn)負面影響,如顆粒阻尼常響應滯后且產生噪音,金屬阻尼器屈服后無法恢復等。所以,需要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機理混合使用的阻尼裝置,來克服或避免單獨使用裝置時的不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綜合利用顆粒阻尼與調諧液體阻尼減振機理的混合消能減振阻尼裝置,該裝置制作簡單、減振頻帶寬、效果理想。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綜合利用顆粒阻尼與調諧液體阻尼減振機理的混合消能減振阻尼裝置,包括容器1、顆粒體系2和粘性液體3,其中:顆粒體系2由固體顆粒體組成,粘性液體3由一種或多種液體混合而成,所述粘性液體3位于容器1內部;顆粒體系2位于粘性液體3內,或漂浮或沉于粘體液體3底部;所述粘性液體3可在容器?1內振蕩,其作用機理類似于調諧液體阻尼器,液體相互摩擦耗能,對容器側壓力提供結構回復力,減少結構振幅;所述顆粒體系?2在容器1內相互碰撞、摩擦耗能;粘性液體3與顆粒體系2間或顆粒群間相互摩擦耗能。
本發(fā)明中,所述容器1內上部設有多孔板4,防止粘性液體3過分振蕩,提高粘性液體3的晃動阻尼。
本發(fā)明中,所述多孔板4采用金屬網、肋條或浮子等中任一種。
本發(fā)明中,所述容器1為圓柱形或矩形結構中任一種。
本發(fā)明中,所述容器1可通過固定器或懸吊器5與被減振結構相連,將阻尼器安裝在結構上達到耗能減振效果。可采取固定器使阻尼器通過螺母固定于框架結構內部,可采取懸吊器使阻尼器通過吊桿懸吊在主結構內部。
本發(fā)明中,所述該粘性液體3可采取粘性系數不同的一種或多種穩(wěn)定液體,可分層或混合。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與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制作工藝簡單,構造明了,易于安裝。
2、本發(fā)明混合利用顆粒阻尼裝置與調諧液體阻尼裝置的優(yōu)點,增大減振頻帶,增強耗能減振效果。
3、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一階頻率減振,對高階頻率均有一定的減振效果,實現(xiàn)寬頻帶控制。
4、本發(fā)明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結構振動,且使用可靠。在使用后不會有出現(xiàn)裝置損壞現(xiàn)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驗裝置的主視圖(顆粒沉入底部,安裝多孔板)。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驗裝置的主視圖(顆粒懸浮,安裝多孔板)。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驗裝置的主視圖(顆粒沉入底部,未安裝多孔板)。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驗裝置的主視圖(顆粒懸浮,未安裝多孔板)。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驗裝置的俯視圖(安裝多孔板)。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驗裝置的俯視圖(未安裝多孔板)。
圖7是框架結構固定安裝阻尼器的主視圖。
圖8是框架結構懸吊安裝阻尼器的主視圖。
圖9是框架結構固定安裝阻尼器的左視圖。
圖10是框架結構懸吊安裝阻尼器的左視圖。
圖中標號:1為容器,2為顆粒體系,3為粘性液體,4為多孔板,5為固定器或懸吊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圖5、圖6是本發(fā)明試驗裝置整體結構各個方向視圖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70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燈籠式吊掛隔振緩沖裝置
- 下一篇:一種浮動軸承及內燃機渦輪增壓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