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工食物的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6207.8 | 申請日: | 2013-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076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閻衛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駿元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27/10 | 分類號: | A47J27/10;A47J3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賀小明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工 食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加工食物的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加工用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市場上用來煮飯的器皿,特別是用于微波爐煮飯的器皿,最為簡便的加工食物的鍋主要是采用成都駿元科技公司的技術,特點是在一個煲內放入一個鍋膽,在鍋膽與煲的間隙中放入水,使用時,鍋膽內放入待加熱的食物,對煲的外壁進行加熱,熱量通過鍋膽與煲間隙的水傳遞至鍋膽內部,加熱或煮熬煮食物,然而,該技術中,鍋膽在水浮力的作用下會浮起的問題,為防止鍋膽浮起,通常采用在鍋膽上面放置重物壓住鍋膽,限制鍋膽上浮。這種處理方法使鍋膽不易浮起,然而卻增加了成本和清洗難度,且對鍋體的結構設計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食品的鍋,這種加工食品的鍋可有效解決內鍋膽浮起問題,且不會增加清洗難度,不影響鍋體結構設計,對成本增加也很小。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加工食物的鍋,包括鍋座和鍋蓋,還包括內鍋膽,所述內鍋膽置于鍋座內,且在內鍋膽上設有通水孔。
進一步地,所述通水孔設置在內鍋膽的底部和/或側面。
進一步地,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置在內鍋膽的側壁和鍋座的側壁之間,且與內鍋膽的側壁和鍋座的側壁緊密結合,所述密封圈及所述結合部位豎向的承受壓力的范圍為100千帕以內。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高度高于通水孔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內鍋膽底部與靠近鍋座的一側設置有使水互通的凸臺或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鍋座的內側底部設置有使水互通的凸臺或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鍋座采用可透過微波的材料。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有:
(1)采用在內鍋膽底部或者側面設置通水孔的方法,使內鍋膽與鍋座中的水分連通,不使用重物壓住內鍋膽,內鍋膽也不會由于水的浮力而浮起,避免了使用重物壓住內鍋膽時所產生的成本增加,清洗難度增加,結構設計難度增加等問題;
(2)采用在內鍋膽和鍋座之間的空隙內增加密封圈的方法,使得加熱食品時,內鍋膽與鍋座空隙之間的水產生蒸汽膨脹形成壓力,空隙內的壓力大于大氣壓,從而使得內鍋膽與鍋座之間空隙內的水通過通水孔流向內鍋膽中,解決食物加工過程中出現的食物上面干硬,下面稀軟的問題,同時由于壓力作用,使得內鍋膽中的食物翻滾的更為激烈,充分,加工食物受熱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內鍋膽的仰視圖;
圖3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其中:1鍋蓋,2密封圈,3內鍋膽,4鍋座,5水,6通水孔,7凸臺,8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加工食物的鍋,包括鍋蓋1、鍋座4和內鍋膽3,所述內鍋膽3置于鍋座4內,在內鍋膽3的底部設有通水孔6,內鍋膽底部靠近鍋座的一側設置有使水5互通的凸臺7,如圖2所示,該凸臺7之間設有供水5流通的開口8。
圖3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實施例中,內鍋膽3的通水孔6設置在內鍋膽的側壁上,通水孔6的高度低于鍋座內水平面的最高高度,內鍋膽3的底部設置凸臺7,該凸臺7與鍋座4的底部相接觸,且具有開口8。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凸臺還可以設置在鍋座底部,用來承載內鍋膽,其為開放式,可供水流通,此時,內鍋膽底部可以不再設置凸臺。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設置在內鍋膽底部或者鍋座內側底部的凸臺可以為多個互不連接的等高凸起,也可以呈環形設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環形設置,則需要在環形中設置開口,以方便水的流通,利于食物加熱。
作為本發明的又一種實施例,內鍋膽上的通水孔可以同時設置在其側壁和底部,水的流通更加順暢。
采用上述技術方法所提供的加工食物的鍋煮食時,內鍋膽放入鍋座中,當加水到鍋座中,水會通過內鍋膽底部和/或側部的通水孔使水分布在內鍋膽和其與鍋座之間的間隙中,由于通水孔的作用,使得內鍋膽不會浮起,因此不需要設置壓住內鍋膽的結構或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駿元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成都駿元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620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