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乘用車涂裝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15284.1 | 申請日: | 2013-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52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偉;朱鴻岸;趙海寧;劉勤才;蒙運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D7/14 | 分類號: | B05D7/14;B05D3/10;C25D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1300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乘用車涂裝 工藝 | ||
1.一種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對車身進行預處理;
S2、對車身進行電泳底漆涂裝,形成電泳底漆層;
S3、對車身進行電泳底漆層的烘干和冷卻;
S4、對車身進行電泳底漆層的打磨,在夏天模式下通過向電泳打磨作業場供應冷空氣,從而保持電泳打磨作業場的溫度以對車身進行電泳底漆層的打磨;
S5、對車身進行PVC噴底涂膠和注密封膠;
S6、對車身進行中涂涂裝,從而在所述電泳底漆層上形成中涂層;
S7、對車身進行中涂層的烘干和冷卻;
S8、對車身進行中涂層的打磨,在夏天模式下通過向中涂打磨作業場供應冷空氣,從而保持中涂打磨作業場的溫度以對車身進行中涂層的打磨;
S9、對車身進行面漆涂裝,從而在所述中涂層上形成面漆涂層;
S10、對車身進行面漆涂層的烘干和冷卻;
其中,還至少執行以下一個步驟:
在所述步驟S3中,通過風管將電泳打磨作業場和/或中涂打磨作業場的冷空氣余量送至電泳烘干爐的強冷室出口,以將經過電泳烘干爐的烘干室烘干后的車身進行冷卻;
在所述步驟S7中,通過風管將電泳打磨作業場和/或中涂打磨作業場的冷空氣余量送至中涂烘干爐的強冷室出口,以將經過中涂烘干爐的烘干室烘干后的車身進行冷卻;以及
在所述步驟S10中,通過風管將電泳打磨作業場和/或中涂打磨作業場的冷空氣余量送至面漆烘干爐的強冷室出口,以將經過面漆烘干爐的烘干室烘干后的車身進行冷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包括多排的環形風管,且所述多排的環形風管的出口設置環狀噴嘴以將冷空氣余量有效輸出以冷卻經過電泳烘干爐、中涂烘干爐和/或面漆烘干爐的烘干室烘干后的車身。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將電泳打磨作業場和/或中涂打磨作業場的冷空氣余量首先通過過濾器進行過濾后再送入所述風管。
4.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4和/或步驟S8中,向所述電泳打磨作業場和/或中涂打磨作業場供應的冷空氣為低溫的空調風。
5.如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3、S7和S10中,經過強冷室冷卻后的車身的表面溫度≤45℃。
6.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的對車身進行預處理依次包括:熱水噴洗、預脫脂、脫脂、水洗、水洗、表調、磷化、水洗、水洗、浸式水洗、循環純水洗以及新鮮純水洗。
7.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的對車身進行電泳底漆涂裝依次包括:電泳、UF液噴淋、UF1浸洗、UF2浸洗、循環純水洗、潔凈純水洗和瀝水。
8.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的對車身進行中涂涂裝依次包括:噴一遍中涂、噴二遍中涂和晾干。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9的對車身進行面漆涂裝依次包括:一遍底色漆、二遍底色漆、閃蒸5~8min、第一遍罩光、第二遍罩光和晾干5~8min。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車涂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3、S7和S10中,可以通過直通式、橋式或Π型烘干爐以對車身進行烘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北汽(廣州)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528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噴碼分頁機后端的收料平臺
- 下一篇:窄幅金屬帶放卷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