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攪拌葉輪和具有該攪拌葉輪的攪拌槽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0576.6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25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王玉山;李浩宇;辜大志;肖尚武;莫亞斌;張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18 | 分類號: | B01F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黃德海 |
| 地址: | 10003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攪拌 葉輪 具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攪拌葉輪和具有該攪拌葉輪的攪拌槽。
背景技術
現有的攪拌葉輪只適于攪拌低濃度料漿,不適于攪拌高濃度料漿。攪拌物料固液混合不易均勻,攪拌容積腔體底部沉降堆積物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攪拌葉輪。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所述攪拌葉輪的攪拌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一種攪拌葉輪,所述攪拌葉輪包括:本體;和葉片,所述葉片設在所述本體上,所述葉片的葉面為曲面,所述葉片的內沿與所述葉片的外沿成預定角度,所述內沿的上端與所述外沿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內沿的下端與所述外沿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葉輪通過使所述葉片的內沿的上端與外沿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使所述葉片的內沿的下端與外沿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從而可以使所述攪拌葉輪具有良好的剪切特性和循環特性。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葉輪適于攪拌高濃度的料漿(料漿為固液混合物,料漿的重量濃度可以達到或是大于80%)。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葉輪具有攪拌均勻、攪拌效果好等優點,尤其適于攪拌高濃度的料漿。
另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葉輪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葉片的厚度由上向下先增大后減小。由此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所述攪拌葉輪的剪切特性和循環特性,而且可以提高所述葉片的耐磨性。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本體與所述葉片一體形成。由此不僅可以提高所述攪拌葉輪的結構強度,而且可以降低所述攪拌葉輪的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葉片為多個,多個所述葉片兩兩相對。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一種攪拌槽,所述攪拌槽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具有容納腔;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可旋轉地設在所述容納腔內;和攪拌葉輪,所述攪拌葉輪為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攪拌葉輪,其中所述本體套裝在所述驅動軸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槽通過設置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攪拌葉輪,從而具有攪拌效果好等優點。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葉輪為多個,多個所述攪拌葉輪的本體沿上下方向間隔開地套裝在所述驅動軸上,相鄰兩個所述攪拌葉輪的旋轉方向相反。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所述攪拌槽的攪拌效果。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軸上套裝有膠管。由此可以利用膠管對所述驅動軸進行保護,從而可以延長所述驅動軸的使用壽命。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槽還包括側板,所述側板的上沿與所述容納腔的側壁相連,所述側板的下沿與所述容納腔的底壁相連。由此可以消除所述容納腔的死角。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槽還包括引導部,所述引導部為圓錐狀且設在所述容納腔的底壁上。由此可以促進所述容納腔內的料漿流動,防止中心堆積。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容納腔的底壁上設有出料口和事故口,所述容納腔的側壁的上部設有溢流口。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攪拌葉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5是圖3的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圖6是圖3的沿c-c方向的剖視圖;
圖7是圖3的沿d-d方向的剖視圖;
圖8是圖3的沿e-e方向的剖視圖;
圖9是圖3的沿f-f方向的剖視圖;
圖10是圖3的沿g-g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05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