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同軸連接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09282.1 | 申請日: | 2013-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8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M·T·賽克斯;秦捷;K·R·福爾茨;K·E·韋德納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科電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631 | 分類號: | H01R13/631;H01R24/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吳艷 |
| 地址: | 美國賓夕***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軸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傳輸電信號的同軸連接器。
背景技術
一般的同軸連接器,例如超小型A(或SMA)連接器,具有金屬外殼、內部介電插入構件(insert)以及中心觸頭來傳送信號。中心觸頭固定在內部介電插入構件的中心孔中。同軸連接器可以端接至電纜或端接至印刷電路板(PCB)。同軸連接器可以是具有標準極性構造或反極性構造的插頭連接器或者是插孔(jack)連接器。插頭和插孔連接器構造成在配合操作中互相配合。例如,插頭連接器的中心觸頭可以是插針觸頭,插孔連接器的中心觸頭可以是具有腔的插座觸頭,腔的尺寸設計成接收插針觸頭。當插針觸頭接收在腔中時,插針觸頭與插座觸頭的內壁接合。
然而,一般的同軸連接器具有一些不足。例如,在以上描述的配合操作中,插針和插座觸頭可能以未對準的方式互相接合。當觸頭未對準時,為使未對準的觸頭配合可能需要更大的力。為了承受在未對準的配合中可能受到的力,觸頭制造有比傳輸電信號所需要的壁更厚的壁。壁厚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材料,于是增加了在同軸連接器中材料的總成本。
因此,需要在配合時方便對準的同軸連接器,這樣的同軸連接器可以相對低的成本制造。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一種同軸連接器,包括插座觸頭,其具有配合端、端接端、以及在配合端和端接端之間延伸的中心觸頭軸線。插座觸頭包括觸頭壁,觸頭壁圍繞觸頭軸線延伸并限定了觸頭腔。觸頭壁具有位于配合端處的壁邊緣,壁邊緣限定了通向觸頭腔的觸頭開口。觸頭腔構造成通過觸頭開口接收配合連接器的插針觸頭。介電插入構件具有接收和保持插座觸頭的中心孔。介電插入構件包括具有插入開口的配合面,插入開口提供到中心孔的入口。介電插入構件包括主體部和罩部,主體部環繞插座觸頭,罩部限定了插入開口。罩部從主體部向著觸頭軸線徑向向內突出,使得罩部覆蓋壁邊緣并且在配合時引導插針觸頭進入觸頭腔。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一系列根據示例性實施的可以配合形成同軸連接器系統同軸連接器。
圖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形成的插頭連接器的前視分解圖。
圖3是圖2中所示的插頭連接器的側視橫截面圖。
圖4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形成的插孔連接器的前視分解圖
圖5是圖4中所示的插孔連接器的側視橫截面圖。
圖6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形成的插座觸頭的立體圖。
圖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形成的插針觸頭的側視橫截面圖。
圖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形成的同軸連接器系統的側視橫截面圖。
圖9是圖8中所示的連接器系統的部分的放大圖,更詳細地示出了位于連接器系統的同軸連接器之間的配合面。
圖10是圖8所示的連接器系統的部分的放大圖,更詳細地示出了與插座觸頭的接合的插針觸頭。
圖11是插針觸頭的配合端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形成的同軸連接器系統10。同軸連接器系統10可以采用不同種類的插頭和插孔同軸連接器,例如電纜安裝連接器與板安裝連接器的不同組合和/或直插式與直角連接器的不同組合。插頭連接器構造成在配合操作期間與插孔(jack)連接器配合或接合。同軸連接器之間的連接可以是電纜到電纜、板到板、或電纜到板的連接。這里描述的實施例包括同軸連接器和同軸連接器系統,其構造成以下情形至少之一:構造成控制阻抗、構造成用于預定的電性能、和/或保護觸頭在配合操作中免受損害。在一些實施例中,這里描述的同軸連接器可以包括沖壓成形形成的觸頭。
這種連接器方案的示例性實施例在圖1中示出。圖1顯示了直角式電纜安裝插頭連接器100;直角式板安裝插孔連接器200;直插式電纜安裝插頭連接器300;直插式電纜安裝插孔連接器400;直插式板安裝插孔連接器500。插頭連接器100端接至同軸電纜102。插孔連接器200端接至電路板202。插頭連接器300端接至同軸電纜301。插孔連接器400端接至同軸電纜401。插孔連接器500端接至電路板502。通過使用插頭連接器100、300的內螺紋和插孔連接器200、400、500的外螺紋,插頭連接器100、300構造成螺紋聯接至插孔連接器200、400、500其中之一。在替代的實施例中可以采用替代的耦合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科電子公司,未經泰科電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92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