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以人類雙手為載體的虛擬數據獲取與傳遞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8266.0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094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易;汪天雄;牛牧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F21/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類 雙手 載體 虛擬 數據 獲取 傳遞 方法 | ||
1.一種以人類雙手為載體的虛擬數據獲取與傳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用戶在終端設備前做出手勢,終端設備對用戶手勢進行識別;
所述用戶在觸摸屏上做出手勢,其中用戶手勢有四種包括“抓”,“放”,“給”和“扔”,并區分左手和右手;
“抓”:當用戶對著屏幕做了一個“抓”動作時,他做動作的那只手就獲得了屏幕上顯示的文件;
“放”:當用戶對著屏幕做了“放”動作時,如果他做動作的手不為“空的”,他手中的文件就通過屏幕放入了對應的設備中;
“給”:需要屬于兩個用戶的兩只手配合完成動作,即文件從一只手中傳送到另一只手中;
“扔”:當用戶做了“扔”動作時,他做動作的手中文件就會被清零;
“文件”:以計算機硬盤為載體存儲在計算機上的信息集合;
所述對用戶手勢進行識別,是指使用觸摸屏和人體動作捕捉攝像頭來識別“抓”,“放”,“給”和“扔”這四個手勢原語,所有手勢都能被人體動作捕捉攝像頭捕捉到,而“抓”和“放”由人體動作捕捉攝像頭或觸摸屏捕捉;
第二步,根據第一步手勢識別的結果,終端設備將相應的數據發送至云端;
終端設備會將動作模塊識別到的動作和當前用戶身份信息發送到云端,如果監測到動作是“給”的話,還會將所涉及的文件與文件的信息也傳送到云端;
第三步,云端驗證用戶身份,并查詢和更新用戶手中數據信息,以此完成從設備中抓取數據到手中的對應操作,將數據從手中放入設備中的對應操作,將手中數據清空的對應操作,或是手與手之間數據傳遞的操作;
云端存儲有用戶名,云端會根據第二步接收到的數據,將相應操作和文件記錄于對應用戶的對應手之下,即:
如果操作為“抓”則將收到的文件保存于對應用戶的對應手之下,以此完成從設備中抓取數據到手中的對應操作;
如果操作為“放”則將對應用戶的對應手下的文件傳送給終端設備,以此完成將數據從手中放入設備中的對應操作;
如果操作為“給”則將“給”一方的用戶相應手之下的文件復制到“被給”一方的用戶相應手之下;
如果操作為“扔”則將對應用戶的對應手下的文件清空;
以上數據存儲和操作確保云端完成的數據獲取與傳輸能夠和用戶期望的數據抓取與傳遞相一致;
第四步,云端根據第三步的操作,發送相應操作結果發送至終端設備,終端設備顯示操作結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人類雙手為載體的虛擬數據獲取與傳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驗證用戶身份,采用基于人臉識別的方法來實現用戶身份認證;用戶臉部信息由安裝于終端設備的攝像頭捕捉,云端存儲有用戶人臉信息和對應用戶名,用戶人臉的識別由云端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以人類雙手為載體的虛擬數據獲取與傳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臉識別具體實現方法為:在客戶端設置人臉檢測模塊,在云端服務器端設置人臉識別模塊,人臉檢測模塊通過裝配在客戶端上的攝像頭拍攝用戶影像,利用人臉檢測算法在影像圖片中搜索臉部圖片,并將影像圖片中檢測得到的人臉圖片發送至服務器端的人臉識別模塊,人臉識別模塊記錄有用戶的臉部數據,當接受到客戶端發來的人臉圖片后,人臉識別模塊會計算分析該圖片,識別出的結果即用戶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826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
- 下一篇:成品電纜電阻測量裝置及其電阻測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