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施工保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8221.3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8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鵬;高兆鑫;鄭理;關幼耕;高曉明;趙海;陳海濤;付春麗;田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1/26 | 分類號: | F16L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陳新勝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長距離 并行 海底 管線 施工 保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底管道鋪設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施工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海上油氣田開發不斷向深層和新領域擴展,海上平臺工藝處理流程越來越簡化,越來越多的海底管線被采用,管線鋪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鋪設管線與現有管線并行現象,本發明為此問題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操作方法。
目前,國內外規范對長距離并行管線鋪管施工保護技術沒有相應的規范,國內沒有長距離并行管線施工先例,僅工程船舶就位后錨纜跨越管線設置浮筒不進行移錨作業施工。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在查閱國內外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大量分析,開發出一套滿足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施工保護的方法,該方法基于懸鏈線方程,研究出了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布錨方法,實現了對鋪管施工布錨的控制,解決了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保護的難題。該方法首次提出了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施工的解決方法,保障了原有管線運營期間管道的安全。首次突破了傳統的浮筒錨泊系統方式,將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保護技術成功應用在西氣東輸二線香港支線海底管道國家重點項目中。
該方法具有經濟、高效、無污染、操作性強等特點,滿足施工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目的是基于懸鏈線方程,研究出了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布錨方法,實現了對鋪管施工布錨的控制,解決了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保護的難題。該方法首次提出了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施工的解決方法,保障了原有管線運營期間管道的安全。綜合考慮控制投資、縮短工期、方便現場施工等方面因素,形成適用于長距離并行海底管線施工保護的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1)原有管線設計資料與調查報告對比分析
通過對原有管線設計資料及采用GeoPulse淺地層剖面儀/管線儀的管線路由調查報告,分析管線現在路由情況、管頂埋深及覆蓋土質類型。
(2)管線并行鋪設風險點分析
施工作業中最大的風險來源于作業船舶的錨和錨纜對管線的影響。由于長距離并行,鋪管船施工是一個動態過程,每完成一根海管作業施工,需要進行收放錨纜前移鋪管船,而且存在周期的起拋錨作業,錨纜跨越原有管線,存在對原有管線的刮擦和鋸切風險,起拋錨作業同樣存在此風險。
(3)鋪管船錨泊系統分析
通過對施工作業鋪管船自身錨泊系統研究,明確錨泊系統各參數。包括錨重量、錨纜型號、錨纜長度及錨機最大拉力等。
采用錨泊分析技術,校核布錨方案是否符合力學平衡要求;明確每個布錨方案的力學突出點,正確指導實際施工的布錨工作,從而避免錯誤的布錨方案形成的力學結構給海管造成的破壞作用。
(4)錨纜懸鏈線分析
船舶在拋錨系留時,錨索呈懸鏈狀態。錨纜鋼絲繩有良好的柔性和均勻的質量,因此單一的錨鏈或鋼絲繩的錨索可視作簡單懸鏈線,以下為懸鏈線公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822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型移動柜/架
- 下一篇:翻蓋式學生課桌桌面板斜度調節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