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聯軸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06851.7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81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家序;蒲偉;周廣武;周青華;韓彥峰;李俊陽;程美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D3/76 | 分類號: | F16D3/7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聯軸器 | ||
1.一種智能聯軸器,包括用于連接輸入軸的輸入軸法蘭盤和用于連接輸出軸的輸出軸聯接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輸出軸聯接盤固定連接的輸出連接套,所述輸入軸法蘭盤的中心設有中心通孔,所述輸出連接套套裝在所述中心通孔內,且所述輸出連接套和所述中心通孔內壁之間設有彈性體,所述彈性體的外壁與輸入軸法蘭盤中心通孔內壁之間設有用于驅動所述彈性體與所述輸入軸法蘭盤同步轉動的同步配合結構,且所述彈性體與所述輸出連接套粘接固定為一體;
還包括用于實時監控聯軸器運行工況的監控裝置,所述監控裝置包括數據接收裝置和設置在所述彈性體內的至少一個用于測量聯軸器運行參數的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和所述數據接收裝置之間無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為無源傳感器,所述數據接收裝置內設有電磁波發送裝置,所述傳感器內設有至少一個用于接收來自數據接收裝置的電磁波、并將電磁波轉換為電能的傳導元件;或,
所述傳感器為有源傳感器,且傳感器內設有用于將所述彈性體彈性變形產生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的導電聚合物電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控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數據接收裝置相連并用于處理所述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的數據處理裝置;所述傳感器為微米級或納米級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配合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中心通孔內壁上的內齒和設置在所述彈性體外壁上并與該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內齒的齒頂面錐度與齒根面錐度之差為夾角α,所述外齒的齒頂面錐度與齒根面錐度之差為夾角α,且所述夾角α等于8°~1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兩軸向端面上設有內凹弧度半徑R為45~65mm的環形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為高分子橡膠合金彈性體,所述高分子橡膠合金彈性體采用硫化工藝制作而成,其各個組分的重量份為:
丁晴橡膠40~100;氧化鋅3~8;硫磺1~3;脂肪酸1~3;防老劑1~3;半補強炭黑60~80;填充劑20~6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與所述輸出連接套之間采用下列方法粘接固定:
在所述輸出連接套外周壁的兩端分別對稱設置左旋和右旋的外螺紋,涂上粘膠劑后,將彈性體模壓硫化精密成型在輸出連接套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內設有至少一道用于增強彈性體扭轉強度的鋼絲環。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環為采用在直徑3~5mm的粗鋼絲上纏繞直徑為1~2mm的細鋼絲后得到的直徑為4~8mm的鋼絲制成的鋼絲環。
10.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智能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為金屬橡膠彈性體,且所述金屬橡膠彈性體為采用下列工藝制備得到的金屬橡膠彈性體:
將直徑為0.05-0.3mm的金屬絲制成螺旋卷,并將該螺旋卷定螺距拉伸后鋪放形成毛坯,將毛坯循環冷卻成型處理后再熱處理,得到具有彈性多孔特性的金屬橡膠彈性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685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