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效食用菌規劃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05642.0 | 申請日: | 2013-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0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澤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澤軍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麗 |
| 地址: | 223453 江蘇省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食用菌 規劃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菌類種植規劃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效食用菌規劃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高效生態食用菌種植技術,是把農業生態種植高效體現出來。采用以食用菌種植的高效產出;來推動各類農、林業的相互間生態種植發展,這樣既能提高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又能降低農、林業的投入的成本,同時把保護環境生態平衡在農業種植技術中體現出來。
但是近年來,國內農業生態的主要種植模式有三項:1、農業生態種植2、食用菌種植3、工廠化食用菌種植。
1、農業生態種植的模式:一般是美化周邊環境,種植景觀樹林;設置景點等特色;搭建連體大棚或其他蔬菜大棚;降低農藥殘留及適當種植一些試驗性農產品。
2、食用菌種植的模式:一般是在農田中搭建一個挨上一個大棚;每年種植一次食用菌;種植半年,停業半年,過幾年再換一個地方。
3、工廠化食用菌種植的模式:一般在農田中建成各類型式的房屋,每個房屋中搭建成架子,每間房屋裝置控溫、控濕等設備。
綜上所述三種設計的農業種植模式;第一項突出不了高效產出的經濟效益。第二項對農業生態平衡種植和永續性生產,存在局限性,同時土地年效率利用低;第三項投入的成本高、耗電量高,無法節能減耗及生態環保。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食用菌規劃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效食用菌規劃種植方法,包括以下規劃步驟:
第一步、土地周邊排水溝的開挖,排水溝設計規劃有主渠道排水溝和次渠道排水溝,所述主渠道排水溝沿著土地四周開挖,開挖的寬度以及深度應以種植土地的面積及周邊環境確定,根據不同的寬度以及深度確定主渠道排水溝額外的功能,所述次渠道排水溝開挖在一些小塊種植區附近,開挖的寬度以及深度應以種植土地的面積及周邊環境確定,不作其他方式使用;
第二步、種植區內循環道路的設計規劃,種植區設置有正門與側門,循環道路由正門進側門出或是側門進正門出,所述循環道路規劃有主道路和側道路,主道路的修建寬度大于側道路、路基承載力強于側道路,主道路修建于種植區主心區,側道路修建于小塊種植區四周;
第三步、農、林業設計種植規劃,農、林業包括一些不確定的副業,根據市場需求、環境和地理因素等來決定副業種植的品種,不同的品種種植的行距和間距不同,同時還需考慮到地勢高爽、平坦、洼地、山地及土壤不同選擇種植的品種不同,不同的品種種植方法要求不同;
第四步、生態食用菌種植規劃,首先搭建食用菌種植大棚,所述搭建的種植大棚滿足的硬性條件為:(a)防風防雨、保溫保濕;(b)每個大棚的高度2.5米,寬度6米,長度約25米不等;(c)大棚整體構架有毛竹或金屬鋼管材料;(d)大棚一般選用保溫、遮光的大棚膜和遮陽網材料;(e)大棚與大棚之間的距離4~6米;其次,根據食用菌種植的要求來設計配置一些必要的設備;再者,生態食用菌原料采用一些無霉邊、無農藥殘留的植物秸稈和林業秸稈。
優選地,農、林業種植區內可選擇種植糧食、水果及蔬菜,水果選擇3-5年后就進入豐產期,而糧食與蔬菜當年就見收效,若是一些喜陰的食用菌,可種植一些灌木或是樹木等經濟樹種。
優選地,所述生態食用菌種植所必要配備的設備有拌料機、裝料機、消毒機以及一些控溫、控濕設備等。
優選地,所述農、林業種植區與高效食用菌種植區交叉規劃種植,采用交叉種植,來推動各類農、林業的相互間生態種植發展,這樣既能提高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又能降低農、林業的投入的成本,同時把保護環境生態平衡在農業種植技術中體現出來。
優選地,所述一部分主渠道排水溝設置為蓮藕種植區或是設置一些其他水生植物種植區。
優選地,所述主渠道排水溝或次渠道排水溝連接外排水溝,其中連接處設置閘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高效食用菌規劃種植方法,利用了一些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生物之間存在著優良的共性,通過對土地整體的規劃,利用這些共性以及一些有效的嫁接組合配套相互的作用關系,開設合理的種植區,使得在此種植區的作物在增產、增效以及節能的同時又能保持生態種植平衡、環保等環境生態問題;
2、同時,本發明采用了農業工業化的生態環保平衡種植發展技術,得到更高突出產出的生態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澤軍,未經張澤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56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