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角膜塑形鏡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04608.1 | 申請日: | 2013-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86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邵海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邵海平 |
| 主分類號: | G02C7/04 | 分類號: | G02C7/04;A61F9/013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黃美娟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紹興市上***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角膜 塑形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角膜塑形鏡。
背景技術
基于遺傳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近視已演變成影響公眾生活的嚴重問題。不少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達80%。嚴重的近視深化還可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脈絡膜退化,視網膜脫落,以至于失明。具有正常視力的眼睛能將平行入射光線準確地聚焦于視網膜上。近視患者的眼睛由于眼軸過長和/或角膜曲率過大,只能將平行光線聚焦于視網膜前,致使近視患者看不清遠物。
以下各種近視矯正技術通過矯正屈光不正,將遠處物體發出的光線重新聚焦成像于視網膜上:傳統的視力矯正方法是配戴合適的框架近視眼鏡,然而這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普通角膜接觸鏡免除了框架眼鏡的不便,但是患者依然需要在用眼時佩戴接觸鏡。對近視的手術治療包括激光原位角膜切削術,角膜磨鑲術,輻射狀角膜切開術和人工晶體等等,可是手術治療具有不可逆性,并且可能產生各種并發和后遺癥,而且手術治療大都不適合于青少年近視患者。
角膜塑形術運用具有高透氧性能的硬質接觸鏡對角膜進行臨時性的重塑,改變角膜中心光學區屈光力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F代角膜塑形鏡只需近視患者在睡眠時佩戴角膜塑形鏡,睡后取下,在白天即可恢復正常視力。
角膜塑形鏡的原始設計思路是利用具有一段大于角膜中心曲率半徑的長弧的硬質角膜接觸鏡,向角膜施加壓力使角膜產生非長期形變,中心區域曲率半徑增大,從而將遠處物體發出的平行光線的聚焦點從視網膜前面移動到視網膜上。按此設想制造的角膜塑形鏡只能非常有限地改變角膜中心曲率。近視患者需要配戴弧度逐漸增大的鏡片,用長達數月至數年的時間以達到矯正視力的功效。
N?Stoyan(US4,952,045)首先引進了具有基弧區,淚湖(即反轉?。﹨^和周邊弧區的三段弧區角膜塑形鏡概念。按照此設想,基弧區的曲率半徑大于近視患者的角膜中心的曲率半徑,緊接著基弧區的是一段曲率半徑小于相應的角膜區曲率半徑的圓弧,此圓弧與其下的角膜前表面間形成一個空間,此空間被稱為淚湖,以儲蓄淚液,并接納在角膜上皮細胞層的增厚。周邊弧區內接淚弧區,與角膜前表面接觸,并向外翹起。三段弧區設計中的周邊弧與角膜前表面形成線接觸,如圖1所示。此設計的一大缺失是鏡片容易移動,中央定位效果不好。為增強角膜塑形鏡的中央定位,T?Reim(US5,963,297)提出了四段弧區的設計,即基弧區,反轉弧區,定位弧區和周邊弧區,如圖2所示。定位弧區內接反轉弧區,外接周邊弧區,為一段與其下角膜上皮細胞層緊密接觸的圓弧段。此圓弧段與其下角膜上皮細胞層的接觸從三段弧區設計中的線接觸變成了面接觸,從而增強了角膜塑形鏡的中央定位功能。
現代角膜塑形鏡的諸多設計都是基于四段弧區的概念。具有面接觸的定位弧區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定位弧區的設計雖然相對增強了中央定位功能,但是角膜塑形鏡的中央定位始終是困擾角膜塑形鏡的一個問題。對經過角膜塑形術治療后的角膜地形圖的測量發現,理想的地形圖應為“牛眼”樣,而不少經角膜塑形術理療后的角膜地形圖卻表現為“笑臉”或“皺眉”樣,影響了角膜塑形術的治療效果。其中最大原因就是角膜塑形鏡移位,中央定位不準。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角膜塑形鏡容易移位的技術問題,提高角膜塑形鏡的中央定位功能和其他相關性能。
本發明所述的角膜塑形鏡,鏡體的內表面從中心到外部依次具有用于重塑角膜細胞層的基弧區、用于儲蓄淚液并接納在角膜上皮細胞層的增厚的反轉弧區、用于鏡片定位的定位弧區、周邊弧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弧區的輪廓弧線上帶有調制波形,形成調制弧區。
進一步,所述的調制波形是連續的正弦波或其它相對基線上下起伏的波形。
或者,所述的調制波形是內傾側長度大于外傾側長度的連續波形。
或者,所述的調制波形是間斷波。
或者,所述的調制波形是只含下凹的半波。
或者,所述的調制波形是只含上凸的半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邵海平,未經邵海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46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