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4581.6 | 申請日: | 2013-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56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高瑞芳;訾少寶;蔣大慶;王樹勇;劉少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華大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18/76 | 分類號: | C08G18/76;C08G18/66;C08G18/63;C08G18/48;C08G18/32;C08G18/10;C08J9/14;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醚型 聚氨酯 微孔 彈性體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由多元醇A組份和預聚物B組份通過預聚反應生成,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份計,多元醇A組份的原料配方為:聚醚多元醇I?20~90份、聚醚多元醇II?5~50份、聚醚多元醇III?5~50份、擴鏈劑2~30份、納米石墨烯0.5~2份,發泡劑0.2~4份、勻泡劑0.2~2份、催化劑0.2~4份;
以重量份計,預聚物B組份的原料配方為:二異氰酸酯30~60份、碳化二亞胺改性的多異氰酸酯4~20份、聚醚多元醇I?20~60份;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其數均分子量為1000~10000、官能度為2~4;多元醇A組份和預聚物B組份中的聚醚多元醇I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I為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多元醇、聚四氫呋喃多元醇中的一種或二種,聚醚多元醇II的數均分子量為3000~6000、官能度為2~3;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II為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其具體為環氧丙烷環氧乙烷共聚醚與丙烯腈、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數均分子量為3000~8000、官能度為2~4、接枝率為20~30?wt%,其中,苯乙烯與丙烯腈的重量比為0.4~4: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的數均分子量為2000~80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擴鏈劑為選自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一縮二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甲基丙二醇、新戊二醇以及間苯二酚二羥乙基醚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泡劑為水、二氯一氟乙烷或水和二氯一氟乙烷按重量比1:0.1~10組成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異氰酸酯為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所述碳化二亞胺改性的多異氰酸酯為碳化二亞胺改性的液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劑為胺類催化劑或其與有機錫催化劑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醇A組份的制備方法如下:按配方,將所述聚醚多元醇I和納米石墨烯加入到反應釜中,于90℃~110℃下攪拌,得到分散均勻的溶液,將溫度降低至90℃以下,加入其它原料,充分攪拌均勻,即得多元醇A組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聚物B組份的制備方法如下:按配方,將全部原料加入到反應釜中,在60℃~90℃下反應,至NCO%在17wt%~26wt%,停止反應,即得預聚物B組份。
9.?根據權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聚反應實施如下:將所述多元醇A組份和與預聚物B組份的溫度分別調節至40~44?℃,采用低壓發泡機,按異氰酸酯基與羥基的摩爾比為0.95~1.05:1的比例,將所述多元醇A組份和與預聚物B組份在混合腔中以6000~8000轉/min的轉速迅速混合均勻,然后澆注到模溫40~60℃的模具中模塑成型,保溫5~20min后脫模,即得所述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
10.?一種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多元醇A組份:將聚醚多元醇I?20~90重量份和納米石墨烯0.5~2重量份加入到反應釜中,于90℃~110℃下攪拌,得到分散均勻的溶液,將溫度降低至90℃以下,加入聚醚多元醇II?5~50重量份、聚醚多元醇III?5~50重量份、擴鏈劑2~30份、發泡劑0.2~4重量份、勻泡劑0.2~2重量份、催化劑0.2~4重量份,充分攪拌均勻,即得多元醇A組份;
(2)、制備預聚B組份:將二異氰酸酯30~60重量份、碳化二亞胺改性的多異氰酸酯4~20重量份、聚醚多元醇I?20~60重量份加入到反應釜中,在60℃~90℃下反應,至NCO%在17wt%~26wt%,停止反應,即得預聚物B組份;
(3)、預聚反應:將所述多元醇A組份和與預聚物B組份的溫度分別調節至40~44?℃,采用低壓發泡機,按異氰酸酯基與羥基的摩爾比為0.95~1.05:1的比例,將所述多元醇A組份和與預聚物B組份在混合腔中以6000~8000轉/min的轉速迅速混合均勻,然后澆注到模溫40~60℃的模具中模塑成型,保溫5~20min后脫模,即得所述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彈性體復合材料;
其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其數均分子量為1000~10000、官能度為2~4;多元醇A組份和預聚物B組份中的聚醚多元醇I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I為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多元醇、聚四氫呋喃多元醇中的一種或二種,聚醚多元醇II的數均分子量為3000~6000、官能度為2~3;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III為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其具體為環氧丙烷環氧乙烷共聚醚與丙烯腈、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數均分子量為3000~8000、官能度為2~4、接枝率為20~30?wt%,其中,苯乙烯與丙烯腈的重量比為0.4~4: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華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華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458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仿生抗菌消炎劑
- 下一篇:一種工業生產高純度亞氨基二乙酸的方法





